不明事理的人。
不明事理的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6章:“润叶犹豫了半天,才吞吞吐吐把徐国强当初劝他和向前结婚的那些话,都给二爸叙说了。‘老糊涂虫!’”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云岫这东西,不给他两句,他当人家一辈子都是糊涂虫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云岫这东西,不给他两句,他当人家一辈子都是糊涂虫呢。”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了一层泥。
粘合,涂附:裱~。~墙。~窗户。 粥类:~口。 〔~涂〕➊不明事理;认识模糊混乱,如“他太~~了”;➋内容混乱的,如“~~账”。 同“煳”。
像粥一样的食物:面~。辣椒~。 欺骗,蒙混,敷衍:~弄。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饰。~漆。~抹。 乱写:~鸦。 用笔抹上或抹去:~改。~窜。~乙。 泥泞:~炭。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滩~。 同“途”。 姓。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 《說文》黏也。 又《篇海》煑米及麫爲粥。 《宋正考父鼎銘》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又模糊,漫貌。 《杜甫詩》駞背錦模糊。 又《字彙補》許骨切,音忽。 《金壷字考》糊塗,音忽突。 《說文》本作𪏻。或作䊀。 《集韻》或作𩰯。亦作𪍒、𪐉。 又作䉿、𪏹。
『涂』《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水名。 《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 又水名。 《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 又溝涂也。 《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註》涂容乗車一軌。 又同塗。 《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 《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 又堂涂也。 《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 《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 《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 又《玉篇》涂涂,露厚貌。 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 又石名。 《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𠀤音除。水名。與滁同。 《晉書·宣帝紀》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涂水卽滁水。 又《集韻》《韻會》𠀤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飾也。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見《史記·匈奴傳》。 又與余同。涂吾,水名。 《山海經註》漢元狩二年,馬出涂吾水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泥也。 《書·禹貢》塗泥。見土字註。 又《爾雅·釋詁》路旅,塗也。 《張衡·西京賦》參塗夷庭。 《註》參塗,郭門之三道。 《潘岳·藉田賦》啓四塗之廣阡。 又杜也,杜塞孔穴也。 《書·梓材》惟其塗墍茨。 《詩·小雅》如塗塗附。 又污也。 《莊子·讓王篇》夷齊曰:周以塗吾身。不如避之以潔吾行。 又厚貌。 《楚辭·九歎》白露紛以塗塗。 《謝朓·酬王晉詩》塗塗晚露稀。 又《禮·檀弓》菆塗龍輴以椁。 又塗車,明器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自古有之。 又糊塗,不分曉也。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言端爲人糊塗。帝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又塗乙,攺竄也。 《隋百官志》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詔敕有不便者,塗竄奏還,謂之塗歸。 《李義山韓𥓓詩》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攺淸廟生民詩。 又塗山,國名。在壽春界巢縣東北。 《書·益稷》娶于塗山。 《連山易》禹娶塗山氏女,名攸。 《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塗山,今山前有禹會村。 《蘇軾·有禹會村詩》。俗謂塗山在會稽,渝州,濠州,當塗,九江,及三巴之江州,𠀤非。 又山名。 《山海經》天帝山之西南曰臯塗之山。 又三塗,太行轘轅崤澠也。 《馬融·廣成頌》右矕三塗。左槩嵩嶽。矕視也。 又姓。見《統譜》。 又《集韻》徒故切,音渡。 《張衡·思玄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塗。𨏢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路。 又《廣韻》宅加切《集韻》直加切,𠀤音茶。沮洳也。一曰飾也。 《前漢·東方朔傳》諧語曰:老柏塗。 《柳宗元詩》善幻迷冰火,齊諧笑柏塗。東門牛屢飯,中散蝨空爬。 又叶他魯切,音土。 《史記·龜筴傳》周流天下,還復其所。上至蒼天,下薄泥塗。
『虫』《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鱗介總名。 《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 《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 《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蛇虺。 《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 《楚辭·大招》王虺騫只。 《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 《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 《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 《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 《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 《詩·邶風》虺虺其雷。 《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 《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 《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𠀤音种。 《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 《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 《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 《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 《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 《孔註》雉也。 又地名。 《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註》蟲,邾邑。 又書名。 《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 《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 《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