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饷劳师


   糜:浪费:师:军队。浪费军饷,劳顿军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í xiǎng láo shī
成语简拼 mxl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糜:浪费:师:军队。浪费军饷,劳顿军队。


成语示例


皆林则徐等办理不善之所致。 《清史稿?林则徐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陆贽《收河东后请兵状》:“旷日绵岁,劳师废财。”


成语典故

糜:糜费。师:军队。浪费军饷,劳累军队。《清史稿.林则徐传》:“九月,诏曰:‘……糜饷劳师,皆林则徐等办理不善之所致。’”也作【老师糜饷】、【老师縻饷】。(老师:使军队长期劳困而力量衰减。糜:亦作“縻”。)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讷亲》:“老师糜饷,克捷无期。”清.昭梿(liǎn)《啸亭杂录.卷四.马壮节公》:“经大兵两度挞伐,不能获尺寸之利,乃至屯师经年,老师縻饷,安用将帅为也!”又有【老师费财】。唐.陆贽《收河东后请罢兵状》:“旷日绵岁,老师费财。” 见“劳师糜饷”。糜,耗费,浪费。师,军队。《清史稿·林则徐传》:“九月,诏曰:‘~,皆林则徐等办理不善之所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粥:肉~。~沸(形容混乱纷扰)。 烂,碎:~烂。~躯(牺牲生命)。~灭。 浪费:~费。 姓。

不黏的黍(亦称“穄”):~子。~黍。~子面。

同“飨”。 旧时指军警的薪给(jǐ):关~。粮~。~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糜』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𠀤音靡。 《說文》黃帝初敎作糜。 《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 《博雅》糜,糏也,饘也。 《禮·月令》行糜粥飲食。 《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 《註》施糜粥之神。 《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又爛也。 《孟子》糜爛其民。 《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  又與靡通。 《禮·少儀》國家靡敝。 《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古字通用。  又與眉同。 《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註》糜,眉也。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𩞁、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