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鹿姑苏


   糜:鹿的一种。糜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í lù gū sū
成语简拼 mlg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糜:鹿的一种。糜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


成语示例


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糜鹿游姑苏之台也。”


成语典故

糜:鹿的一种。麋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粥:肉~。~沸(形容混乱纷扰)。 烂,碎:~烂。~躯(牺牲生命)。~灭。 浪费:~费。 姓。

不黏的黍(亦称“穄”):~子。~黍。~子面。

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空虚。” 粗,粗劣:~裘。~布。~床。 姓。

称父亲的姐妹:~~。~父。~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子。~嫂。 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舅~。 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娘(a.未婚少女,“娘”读轻声;b.姑母)。道~。尼~。 暂且,苟且:~且。~息。

朝向:“~刃者死”。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糜』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𠀤音靡。 《說文》黃帝初敎作糜。 《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 《博雅》糜,糏也,饘也。 《禮·月令》行糜粥飲食。 《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 《註》施糜粥之神。 《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又爛也。 《孟子》糜爛其民。 《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  又與靡通。 《禮·少儀》國家靡敝。 《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古字通用。  又與眉同。 《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註》糜,眉也。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𩞁、𩞇。

『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 《說文》獸也。 《玉篇》麞屬。 《爾雅·釋獸》鹿牡麚牧麀,其子麛,其跡速,絕有力𪊑。 《埤雅》仙獸也。牡者有角。 《字統》鹿性驚防,羣居分背而食,環角向外以備人物之害。 《易·屯卦》卽鹿無虞,惟入于林中。 《疏》卽鹿若無虞官,虛入林木中,必不得鹿。 《詩·小雅》呦呦鹿鳴。  又鹿蜀,獸名。見《山海經》。  又鉅鹿,郡名。 《前漢·地理志》鉅鹿,卽禹貢大陸。○按今屬順德府。  又獲鹿、束鹿,𠀤縣名。 《唐書·地理志》隋鹿泉,唐攺獲鹿。隋鹿城,唐攺束鹿。  又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出于五鹿。 《註》在今衞縣西北。  又山名。涿鹿在上谷。白鹿在荆州。鹿門舊名蘇嶺山,在襄陽。沙鹿在晉平陽元城縣東。  又鹿門,關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註》魯南城東門。  又臺名。 《書·武成》散鹿臺之財。 《薛瓚曰》在朝歌城。  又衡鹿,官名。 《左傳·昭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又囷鹿。 《吳語》大荒薦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註》先儒以圓曰囷,方曰鹿。囷,聚也,亦散也。鹿善聚善散。故囷謂鹿。俗作簏。  又鹿車小車也。 《風俗通》鹿車小,裁容一鹿。  又酒器。 《魯相韓敕修孔廟禮器𥓓》有雷洗觴觚,爵鹿柤梪。  又縷鹿,婦人冠名。見《蔡邕·獨斷》。  又鹿豆。 《爾雅·釋草》蔨,鹿𧆑,其實莥。 《註》今鹿豆也。  又活鹿,鹿蹄,鹿腸,鹿首,鹿麻,𠀤草名。見《本草綱目》。  又與麓通。 《詩·大雅》瞻彼旱麓,棒楛濟濟。 《周語》作旱鹿。  又姓。 《正字通》漢鹿旗,明鹿麟。  又五鹿,複姓。漢有五鹿充宗。  又鹿鹿,與錄錄通。 《前漢·蕭曹傳贊》錄錄未有奇節。 《註》錄錄,猶鹿鹿也。亦作碌碌。  又作陸陸。  又《荀子·成相篇》剄以獨鹿,棄之江。 《註》獨鹿,與屬鏤同。

『姑』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母曰姑,父之𡛷妹亦曰姑。王父之𡛷妹曰王姑。 《詩·邶風》問我諸姑。  又婦謂夫之女妹曰小姑。 《新婦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又《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以姑息。 《註》姑,且也。息,休也。○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  又且也。 《書·酒誥》姑惟敎之。  又星名。 《歲時記》黃姑牽牛星,一曰河鼓也。  又國名。 《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  又《尚書序》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  又有亳姑,𠀤亡。  又山名。麻姑,在建昌南城縣西南。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顏眞卿有麻姑壇記。李覯有麻姑山賦。  又從姑山,在縣東南,以山次于麻姑因名。  又姓。姑浮,越大夫。  又作姑,邪道所出也。 《後漢·王莽》傳》三萬餘人南出棗街作姑。  又三姑,三尸也。 《酉陽雜俎》人有三尸,上尸淸姑,中尸白姑,下尸血姑。  又祀姑,幡名。 《吳語》吳王與晉爭長,乃戒夜中官師擁鐸建祀姑。  又金僕姑,矢名。 《左傳·莊十一年》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又䑕姑,牡丹名。見《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