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丝良马


   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ù sī liáng mǎ
成语注音 ㄙㄨˋ ㄙ ㄌ一ㄤˊ ㄇㄚˇ
成语简拼 ssl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素絲良馬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 鄘风 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成语典故

《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朱熹注:“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旗,以见贤者。”后因用“素丝良马”为礼遇贤士之词。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四引灯谜《归田乐》:“垂杨枝上漏春光,归去来辞独擅扬,从此尘劳皆顿歇,素丝良马为谁忙?” 并列 素丝,缝旌旄之缕。良马,驾车之俊马。建旌旄,乘四匹俊马车,表示对贤士的礼遇。语本《诗经·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多用于描述礼贤下士的状况。→顶礼膜拜 ?不屑一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色,白色:~服。~丝。 颜色单纯,不艳丽:~净。~淡。~妆。~雅。~描。 洁白的绢:尺~(用绸子写的信)。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质。~养。~性。~友(真诚淳朴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色~。毒~。维生~。 向来:~来。~常。~志。平~。 白,不付代价:~餐。 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食。~席。~油。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好:~好。善~。~辰美景。消化不~。~莠不齐。 善良的人:除暴安~。 很:~久。获益~多。用心~苦。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素』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訴。 《說文》作𦃃,白緻繒也。从糸𠂹,取其澤也。 《九經字㨾》隷省作素。 《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 《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 《急就篇註》素謂緝之精白者。 《禮·雜記》純以素。 《註》素,生帛也。  又《易·履卦》素履往旡咎。 《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  又《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 《傳》素,象瑱。  又《詩·魏風》不素餐兮。 《傳》素,空也。  又《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 《註》凡物無飾曰素。  又《禮器》或素或靑。 《註》素,尙白。  又《左傳·僖二十八年》其衆素飽。 《疏》素訓爲直。  又《楚語》夫謀必素。 《註》素,猶豫也。  又《博雅》素,本也。  又姓。 《姓氏急就篇》後魏有幷州刺史素延。  又《禮·中庸》素隱行怪。 《註》素讀爲傃,猶鄕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漢書》當作索,蓋字之誤也。  又與傃通。 《戰國策》竭智能,示情素。 《註》素、傃通,誠也。  又與嗉通。 《史記·天官書》張素爲㕑,主觴客。 《註》索隱曰:素,嗉也。  又《韻補》叶孫租切。 《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按《說文》𦃃自爲部,今倂入。𦃚,同。  又𦅪。

『良』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梁。 《說文》善也。 《廣韻》賢也。 《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又《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註》元,大。良,善也。  又《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朱註》良,易直也。  又《爾雅·釋詁》良,首也。  又《博雅》良,長也。  又《正韻》器工曰良。 《禮·月令》陶器必良。 《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又《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又《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註》作之有功有沽。 《疏》精作爲功則曰良。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又《博雅》良,牢,𩋆也。  又深也。 《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 《註》良,猶深也。  又良人,夫也。 《儀禮·士昏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 《註》婦人稱夫曰良。 《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又夫稱婦亦曰良人。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註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又良久,頗久也。 《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 《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爲良。  又病愈曰良愈。  又能也。 《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 《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又《左傳·莊十六年》良月。 《註》十月也。  又《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 《註》良綏,君綏也。  又《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 《註》墓也。  又《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又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又王良,星名。  又大良造,秦官名。  又地名。 《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 《註》下邳有良城縣。  又山名。 《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又草名。 《博雅》黃良,大黃也。  又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又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又《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又《韻會》里養切,音兩。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 《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又《正字通》音亮。 《古詩》良無盤石固。 《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五音集韻》古文良字。註詳艮部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