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溪利跂


   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溪,邪径;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 xī lì guì
成语注音 ㄑ一ˊ ㄒ一 ㄌ一ˋ ㄍㄨㄟˋ
成语简拼 qxlg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綥嵠利利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溪,邪径;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荀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成语典故

《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溪,邪径;利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青黑色:~巾。 极,很:~难。~切。言之~详。 姓。

山里的小河沟,泛指小河沟:山~。清~。~水。~涧。~谷。~壑。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 姓。

多生的脚趾:“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 爬动:“~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慢走。

古通“企”,踮起:“吾尝~而望矣。”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綦』

《廣韻》《集韻》《韻會》𠀤同綥。 《說文》綥,或从其作綦。 《博雅》綦,綺綵也。 《書·顧命》四人綦弁。 《傳》綦文鹿子皮弁。 《疏》鄭康成云:靑黑曰綦。王肅云:綦,赤黑色。  又《詩·鄭風》縞衣綦巾。 《傳》綦巾,蒼艾色女服也。○按《說文》引《詩》作綥巾,云:未嫁女所服。  又《儀禮·士喪禮》綦繫于踵。 《註》綦,屨繫也。所以拘止屨也。  又《荀子·王霸篇》綦大而王,綦小而亡。  又目欲綦色,耳欲綦聲。 《註》綦,極也。綦或爲其,傳寫誤耳。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云:義興人。  又《集韻》渠記切,音忌。義同。綥原字从畁作,不从畀。

『溪』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𠀤與谿同。 《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又水註川曰谿。 《廣韻》或作磎。

『利』

《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詈。 《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 《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又《廣韻》吉也,宜也。 《易·賁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 《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 《註》利猶貪也。  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 《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 《註》利,滑密也。  又州名。 《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 《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又《韻補》叶音棃。 《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跂』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𠀤音歧。 《說文》足多指也。 《莊子·騈拇篇》故合者不爲騈,而枝者不爲跂。  又《集韻》與蚑同。蟲行也。 《前漢·禮樂志》跂行畢逮。 《註》凡有足而行者稱跂行也。 《淮南子·原道訓》跂行喙息。  又《集韻》《韻會》𠀤章移切,音支。 《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踶跂爲義。 《註》皆用心力爲仁義之貌。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義同。  又《廣韻》丘弭切《集韻》遣尒切。𠀤與企同。望也。 《類篇》舉踵也。 《詩·衞風》跂予望之。 《傳》跂足則可以望見之。 《禮·檀弓》不至焉者,跂而及之。  又國名。 《山海經》跂踵國,在拘纓東。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去智切,音吱。垂足坐。  又舉足望。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緩走。亦作𩨝。  又竭戟切,音劇。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