纚风沐雨


   纚:古代束发的布帛。风吹头,雨洗发。形容四处奔波,十分辛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ǐ fēng mù yǔ
成语注音 ㄒ一ˇ ㄈㄥ ㄇㄨˋ ㄩˇ
成语简拼 xfm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目風沐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纚:古代束发的布帛。风吹头,雨洗发。形容四处奔波,十分辛苦。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执事自西北控东南之议不复可行,恐纚风沐雨正无已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绳索。 系住。 盛装的样子。

古代束发的布帛:“冠禅~步摇冠。” 连续不断:“车案行,骑就队,~乎淫淫,班乎裔裔。” 古代一种可以滤物的器皿。

连续;相连。

古书上说的一种鱼网。 飘舞飞扬的样子。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洗头发:~浴。栉风~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 润泽,或受润泽:~恩。 古代官员休假:~日。休~。 整治:助之~椁。 米汁。 姓。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纚』

《廣韻》《集韻》《韻會》𠀤所綺切,音蹝。 《說文》冠織也。 《釋名》纚,以韜髪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名。 《廣韻》同縰。 《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長六尺。 《註》今之幘梁也。 《前漢·江充傳》冠襌纚步搖。 《註》纚,織絲爲之,卽今方目紗是也。 《後漢·輿服志》法冠,高五寸,以纚爲展筩。 《註》纚,今之縰。通俗文:幘里曰纚。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纚乎淫淫。 《註》群行貌也。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 《註》纚迤相連屬也。  又《集韻》《韻會》𠀤鄰知切,音離。 《詩·小雅》紼纚維之。 《傳》纚,緌也。 《釋文》韓詩云:筰也。  又《集韻》《韻會》𠀤所蟹切,音灑。 《史記·司馬相如傳》落英幡纚。 《註》幡纚,偏幡也。  又《集韻》所宜切。 《前漢·揚雄傳》灕虖幓纚。 《註》車飾貌也。  又《集韻》所禾切,音羅。 《屈原·離騷》索胡繩之纚纚。 《註》胡繩,香草。纚纚,索好貌。  又《集韻》疎士切,音史。 《張衡·西京賦》奮長袖之颯纚。 《註》颯纚,長貌。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連也。

『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卜切,音木。 《說文》濯髮也。 《詩·衞風》豈無膏沐。 《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 《疏》沐用潘,浴用湯。  又《漢官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又潤澤之意。 《後漢·明帝紀》冬無宿雪,春不燠沐。 《註》沐,潤澤也。言無暄潤之氣。  又治也。 《禮·檀弓》夫子助之沐槨。  又溟沐,細密之雨也。 《揚子·太𤣥經》密雨溟沐。  又姓。漢有陳郡太守沐寵。

『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