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忠效信


   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à zhōng xiào xìn
成语注音 ㄋㄚˋ ㄓㄨㄥ ㄒ一ㄠˋ ㄒ一ㄣˋ
成语简拼 nzx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納忠俲信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成语典故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诚心尽力:~心。~诚。~实。~告。~于。~魂。~义。~贞。效~。赤胆~心。~言逆耳。

摹仿:~法。仿~。上行下~。~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功用,成果:~验。~果。成~。有~。功~。~益。~用。~应。~率。 尽、致:~力。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崇奉:~仰。~徒。 消息:~息。杳无音~。 函件:~件。~笺。~鸽。~访。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同“芯”。 姓。

同“伸”,舒展开。 同“伸”,表白。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忠』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中。 《說文》敬也。 《玉篇》直也。 《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 《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又《六書精蘊》竭誠也。 《書·伊訓》爲下克忠。 《傳》事上竭誠也。  又不貳也。 《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又《廣韻》無私也。 《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 《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又厚也。 《周語》忠非親禮。 《註》厚也。  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又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又淵名。 《山海經》忠極之淵。  又叶陟良切,音張。 《漢溧陽長潘乾𥓓》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

『效』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𠀤音校。 《說文》象也。 《玉篇》法效也。 《廣韻》學也。 《增韻》放也。 《易·繫辭》效法之謂坤。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效尤。  又《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註》效,猶呈也。  又《左傳·文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 《註》效,猶致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後效官。 《註》效,授也。  又《廣韻》效驗也。 《前漢·藝文志》儒者,己試之效。  又《廣韻》效力也。 《前漢·韓信傳》願效愚忠。  又《類篇》一曰功也。 《前漢·尹賞傳》追思其功效。  又《增韻》勉也。 《韻會》一曰具也。 《九經字樣》作効者訛。 《韻會》效,亦作傚。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許雙押。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揚子·方言》效烓,明也。  又下巧切,音佼。事露也。 《說文》从攴作效。效字原从攴作。

『信』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 《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 《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 《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 《詩·豳風》于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 《註》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 《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 《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 《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 《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 《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 《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 《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 《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叶斯鄰切,音新。 《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