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驷列骑


   驷:套着四匹马的车;骑:一人一马的合称。高车骏马连接成队。形容高贵显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é sì liè qí
成语注音 ㄐ一ㄝˊ ㄙˋ ㄌ一ㄝˋ ㄑ一ˊ
成语简拼 jsl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結駟列騎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驷:套着四匹马的车;骑:一人一马的合称。高车骏马连接成队。形容高贵显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


成语典故

见“结驷连骑”。汉·韩婴《韩诗外传》卷9:“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食方丈于前,如何?”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介(由四匹披甲的马所驾的战车)。~马高车。一言既出,~马难追(喻话说出后无法再收回,说话要算数)。 古星名(亦作“天驷”、“天龙”)。 古同“四”。

排成的行:罗~。行(háng )~。队~。~岛。 众多,各:~位。~强。~传(zhuàn )。 摆出:~举。 安排到某类事务之中:~席。 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火车。 类:不在此~。 姓。 古同“烈”,强烈,猛然。 古同“裂”,分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列』

《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櫱切,𠀤音裂。 《說文》分解也。 《廣韻》行次也,位序也。 《前漢·韋玄成傳》恤我九列。 《註》九卿之位。 《顏延之·曲水詩序》婆娑于九列。  又軍伍。 《左傳·僖二十二年》不鼓不成列。  又布也,𨻰也。 《班固·西都賦》陛戟百重,周廬千列。  又《周禮·地官·稻人》以列舍水。 《註》列者,𠗲其町畦,必使平垣,則水可止舍也。  又姓。 《廣韻》鄭有列禦𡨥。  又《集韻》力制切,音例。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