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庄子.至乐》:“昔者管子有言……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绠,系汲水器的绳索。汲,从井中打水。后因用“绠短汲深”为比喻力小任重,不胜负荷之典。常用为谦词。唐 颜真卿《〈干禄字书〉序》:“绠短汲深,诚未达于涯涘;歧路多惑,庶有归于适从。”清 纳兰性德《与韩元少书》:“才单力弱,绠短汲深。” 并列 用短绳子打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有限,难以胜任艰巨的事。也喻学浅不足以悟深理。语本《庄子·至乐》:“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唐·颜鲁公《干禄字书序》:“~,诚未达于涯涘;歧多路惑,庶有归于适从。”△用于描写能力,才干。也用于自谦。也作“绠短绝泉”。 【典源】《庄子·至乐》:“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今译】 古代俗谚讲,小布袋不可以装大的物体,短井绳不能够打深井里的水,头脑不明了的不能跟他讲圣人的道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浅学者不能悟深理; 也形容能力有限,力不胜任。 【典形】 短绠、短绳、绠短、井绠、井下短绠、愧短绠、汲深。 【示例】 〔短绠〕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自怜循短绠,方欲问长沮。” 〔短绳〕 元·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之十一:“小褚岂能怀大器,短绳那得汲深泉。” 〔绠短〕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共防绠短,同虑瓶羸,” 〔井绠〕 清·蒲松龄《大人行》:“游人闻此心恻怆,井绠何短汲何长。” 〔井下短绠〕 宋·黄庭坚《次韵孙子实》:“骥来盐车骖,井下短绠引。” 〔愧短绠〕 清·唐孙华《夏日斋中读书》:“万卷恣穿穴,汲深愧短绠。” 〔汲深〕 宋·陈师道《寄酬咸平朱宣德》:“绠短徒施巧,终然莫汲深。”
汲水用的绳子:~短汲深(喻才力不能胜任,多用作谦辞)。 轮辐近轴处的突出部分。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期。~暂。~促。~途。~命。~讯。~浅。~兵相接。~小精悍。 缺少,欠:~少。~缺。 缺点:~处。护~。取长补~。
从井里打水:~水。~引(a.汲水;b.吸取)。 〔~~〕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如“~~于富贵”。 姓。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 颜色浓:~色。~红。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端上聲。 《說文》有所長短,以矢爲正。 《徐曰》若以弓爲度也。 《廣韻》促也,不長也。 《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禮·月令》度有長短。 又長短術。 《史記·六國年表》謀詐用,而縱橫長短之說起。 《註》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又短功。 《唐書·百官志》凡工匠,十月至正月爲短功。 又短人。 《史記·孔子世家》僬僥三尺,短之至也。 《荀子·非相篇》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 《張華·博物志》伊尹黑而短。 又凡指人過失曰短。 《史記·屈原傳》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前漢·蕭望之傳》鄭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 《師古註》短謂毀其短惡也。 又叶多卷切,音近亶。 《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又叶都眷切,音近玷。 《蘇轍·夷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已變。峰巒古崖石,草木條榦短。 《集韻》或作𢭃。
『汲』《唐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𠀤音急。 《說文》引水於井也。 《易·井卦》可用汲,王明𠀤受其福。 《莊子·至樂篇》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又《廣韻》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大汲其版。 《註》汲,引也。 《郭璞·江賦》幷吞沅灃,汲引沮漳。 又汲汲,不休息貌。 《博雅》孜孜汲汲,劇也。 《前漢·揚雄傳》不汲汲於富貴。 《文子·上德篇》君子日汲汲以成煇。 又縣名。屬河內郡。 《史記·魏世家》城垝津以臨河內,河內共汲必危。 《廣輿記》汲縣,故汲郡,治今屬衞輝府。 又姓。漢汲黯。 又《集韻》極入切,音及。與伋同。伋伋,虛詐貌。或作汲。
『深』《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針切,音𦸂。水名。 《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 《增韻》深者,淺之對。 《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 《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 《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 《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 《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 《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