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愆纠谬


   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éng qiān jiū miù
成语注音 ㄕㄥˊ ㄑ一ㄢ ㄐ一ㄡ ㄇ一ㄡˋ
成语简拼 sqjm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繩愆糾謬
成语英文 correct faults and errors(correct mistakes and blunder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成语示例


绳愆纠谬,臣道为先;罚罪赏功,乾纲不替。(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十一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尚书 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成语典故

绳、纠:纠正。愆:过失。谬:错误。谓纠正过错谬误。《书.冏命》:“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亦作“绳愆纠缪”。唐.柳宗元《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绳愆纠缪,列群肃澄清之风。” 并列 绳,纠正。愆,过错,过失。谬,同“缪”,过错,谬误。指纠正过失和谬误,为时不晚。语出《尚书·冏命》:“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明·王世贞《鸣凤记·封赠忠臣》:“~,臣道为先:罚罪赏功,乾纲不替。”※愆,不读作yǎn。△用于社会生活的取舍方面。→弃邪归正 弃旧图新 ?死不悔改。 也作“绳愆纠缪”、“绳愆纠违”。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姓。

罪过,过失:~忒。~尤。罪~。 耽误:~期。~滞。 过:~伏(天气冷暖失调,多指大旱或酷暑,有变化无常的意思)。

缠绕:~缠。~纷。 矫正:~偏。~正。 集合(含贬义):~合。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愆』

《廣韻》去乾切《集韻》丘虔切《正韻》苦堅切,𠀤音騫。 《說文》過也。 《增韻》差𤕤也。  又罪也,失也。 《書·伊訓》惟兹三風十愆。 《註》過也。  又惡疾曰愆。 《左傳·昭二十六年》王愆于厥身。  又叶起巾切,音䵖。 《詩·小雅》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告,徂賚孝孫。 《韓愈·祭兄文》其不有年,以補我愆。叶上墳恩原奔。  又叶起淺切,音遣。 《詩·小雅》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揚子·太𤣥經》井無幹,水直衍,匪溪匪谷,終於愆。或作諐。亦作𨓲。 《說文》《集韻》又作㥶。籀作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