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裹秤锤


   丝绵里裹着秤锤。比喻深藏不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ián guǒ chèng chuí
成语注音 ㄇ一ㄢˊ ㄍㄨㄛˇ ㄔㄥˋ ㄔㄨㄟˊ
成语简拼 mgc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綿裹秤錘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丝绵里裹着秤锤。比喻深藏不露。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大沩果禅师法嗣》:“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曰:‘绵裹秤锤。’”


成语典故

比喻隐而不显。《五灯会元.荆门军玉泉穷谷宗琏禅师》:“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曰:‘绵裹秤锤。’” 主谓 比喻隐而不显。宋·普济《五灯会元·大沩果禅师法嗣》:“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曰:‘~。’”△多用于情状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

衡量轻重的器具:市~。磅~。~砣。

配合秤杆称(chēng )轻重的金属块:秤~(秤砣)。 敲打物件的器具:~子。铁~。 用锤敲打:~打。~炼(a.磨炼;b.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技艺等精炼、纯熟)。千~百炼。 古代的一种兵器,柄的上头有一个金属圆球:铜~。 古代重量单位,一锤等于八铢(一说六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裹』

《唐韻》《韻會》𠀤古火切,音果。 《玉篇》包也。 《詩·大雅》乃裹糇糧。 《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又《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 《註》裹,猶房也。  又《郭璞·江賦》濯穎散裹。 《註》裹,謂草實也。  又《說文》纏也。  又《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  又《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秤』

《廣韻》昌孕切,稱去聲。正斤兩也。 《古之奇縣令箴》如秤之平。 《太平御覽》諸葛亮曰:我心如秤,不能爲人低昂。  又姚崇有執秤誡。  又數名。 《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秤二謂之鈞。 《廣韻》俗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