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豪士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ù lín háo shì
成语注音 ㄌㄨˋ ㄌ一ㄣˊ ㄏㄠˊ ㄕˋ
成语简拼 llh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緑林豪士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成语典故

同“绿林豪客”。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四章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见“绿林好汉”。[例]他从小不爱读书,却爱使枪弄棒,专一结交~。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 姓。

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杰。英~。文~。自~。 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放。~爽。~迈。~气。~情。~兴(xìng )。~举。~语。~华。 强横的,有特殊势力的:~强。~门。~族。~绅。巧取~夺。 古同“毫”,极小。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林』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𠀤音臨。 《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 《詩·小雅》依彼平林。  又野外謂之林。 《詩·周南》施于中林。  又山木曰林。 《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  又《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又《爾雅·釋詁》林,君也。  又盛貌。 《詩·小雅》有壬有林。  又林鐘,律名。 《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  又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 《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又綠林,荆州山名。 《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于綠林。  又姓。 《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又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爲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

『豪』

《廣韻》胡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乎刀切,𠀤音毫。 《說文》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 《山海經》竹山有獸,其狀如豚,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註》𧱂豬也。夾髀有麄毫,長數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吳越呼爲鸞豬。  又《穆天子傳》天子之豪馬、豪牛、豪羊。 《註》豪,猶髭也。髭馬如馬,足四節皆有毛。豪羊似髦牛。  又《玉篇》俊也。 《正韻》英也。 《孟子》若夫豪傑之士。 《淮南子·泰族訓》智過百人者,謂之豪。 《前漢·武帝紀》選豪俊,講文學。  又《廣韻》俠也。 《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  又《韻會》彊也,健也。 《前漢·食貨志》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又《玉篇》帥也。 《史記·韓長孺傳》雁門馬邑豪聶翁壹。 《註》豪,猶帥也。  又山名。 《山海經》豪山多金玉而無草木。  又水名。 《山海經》密山,豪水出焉。  又魚名。 《山海經》渠豬水中多豪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又劒名。 《博物志》豪曹,歐冶子所作。 《越絕書》越王取豪曹,薛燭曰:非寶劒也。  又州名。 《廣韻》屬九江郡,古鍾離國,與吳爭桑而滅,隋攺爲豪州。  又姓。 《正字通》宋豪彥,乾道中進士。明豪英,天順中宜都知縣。  又與毫通。 《禮·經解》差若豪釐,繆以千里。 《史記·張耳傳》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鉉以毫爲俗字,泥。  又叶寒歌切,音何。 《蘇轍·咏嚴顏詩》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乗勝使氣可若何。 《說文》本作𩫞。籀作𩫕。 《玉篇》亦作𩫚。

『士』

《廣韻》《集韻》《韻會》𠀤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 《詩·大雅》譽髦斯士。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 《書·立政》庶常吉士。 《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 《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 《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  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 《註》能舉鼎者。  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 《註》能知天道者。  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 《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 《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 《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 《詩·周頌》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 《詩·大雅》釐我女士。  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 《註》士,事也。經,常也。  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 《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鄕。 《後漢·鄭𤣥傳》昔齊置士鄕。 《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 《書·洛誥》見士于周。 《註》悉來赴役也。 《詩·豳風》勿士銜枚。 《註》自今可勿爲行𨻰銜枚之事。  又叶主矩切,音雨。 《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 《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 《集韻》本作𣎶。  又與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