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清 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形容风格情调宛转细腻,含蓄而有节制。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萧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并列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形容文艺作品风格情调宛转细腻,含蓄而有节制。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用于品评文艺作品。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积聚,蓄藏,包含:~蓄。~藏。~结(郁结)。~~(多指暑气郁积)。~含。~涵(a.包含,蕴含;b.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条件关系,表现形式是“如果……则……”)。~藉(jiè)(a.宽和有涵容,如“然少~~,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亦作“温藉”、“酝藉”;b.含蓄有余,含而不露,如“风流~~”)。
垫在下面的东西。 衬垫:枕~。 同“借”。 抚慰:慰~。 含蓄:蕴~。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践踏,凌辱:“人皆~吾弟”。狼~。 进贡:“其~于成周”。 〔~~〕同“籍籍”。 姓。
《唐韻》慈夜切,音躤。 《說文》祭藉也。 《易·大過》藉用白茅。 《註》薦藉于物。 又《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註》藉,藻也。 《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 《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繅所以蘊藉玉。 又《孟子》助者,藉也。 《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 《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又《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 《註》寬博有餘也。 又《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又《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又《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又秦昔切,音籍。狼藉,離披雜亂貌。 《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又《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 《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又《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 《註》藉謂貢獻。 又《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註》藉,繩也。 又《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 《註》藉,蹈也。 又姓。 《國語》藉偃,晉大夫。 又《唐韻古音》讀胙。 《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 《索隱》藉音胙。 又《韻補》秦二切。 《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鎭壓,獸相枕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