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譬而喻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ǎn pì ér yù
成语注音 ㄏㄢˇ ㄆ一ˋ ㄦˊ ㄩˋ
成语简拼 hpe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explain clearly with few illustrations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成语典故

少用譬喻但却说得明白易解。《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并列 用很少的比喻把道理说得很明白。《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可谓继志矣。”△褒义。多用于形容言语简练。→言简意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稀少:稀~。~见。~俦(很少与之相比的)。~世之宝。人迹~至。 古代称捕鸟用的长柄小网。 姓。

打比方:~如。~犹。~若。~语。~喻(比喻)。 领悟。 晓谕:~解。~说(晓示述说)。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比方:比~。譬~。 明白,了解:不言而~。家~户晓。 说明,使人了解:晓~。~之以理。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罕』

《廣韻》呼旱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旱切,𠀤音暵。 《五經文字》䍐,經典相承。隷省作罕。 《爾雅·釋詁》希寡鮮,罕也。 《註》罕亦希也。 《詩·鄭風》叔發罕忌。 《禮·少儀》罕見曰聞名。  又《玉篇》旌旗也。 《史記·周本紀》百夫荷罕旗,以先驅。 《註》蔡邕獨斷曰:前驅有九流雲罕。東京賦曰:雲罕九旒。  又《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爲邊兵,主弋獵。 《註》畢八星曰罕車。  又《廣韻》鳥網。 《後漢·馬融傳》罕罔合部。 《註》罕亦罔也。  又《廣韻》兔罟也。  又率也。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圍枹罕。 《註》師古曰:枹罕,金城之縣也。  又姓。 《廣韻》鄭有罕氏,出自穆公,以王父字爲氏,代爲卿大夫。  又羌複姓有罕井氏。

『譬』

《唐韻》匹至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智切,𠀤嚭去聲。 《說文》諭也。 《徐曰》猶匹也。匹而諭之也。 《詩·大雅》取譬不遠。 《禮·學記》罕譬而喻。 《註》比方之辭。 《後漢·第五種傳》羽請住譬降之。 《註》譬,諭也。  又猶曉也。 《後漢·鮑永傳》言之者雖戒,而聞之者未譬。  又《集韻》或作辟。 《詩·小雅》譬彼舟流。 《箋》譬,本亦作辟。 《孟子》譬若掘井。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