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谓用尽一切办法搜刮财物。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三○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见“罗掘俱穷”。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30回:“是时宁贼已~,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刨,挖:~土。~井。~进。发~。挖~。 古同“崛”,崛起。 古同“倔”,倔强。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泛。~话。~旷。~乏。~~如也。~前绝后。凭~(无根据)。真~(没有任何东西)。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跑了一趟。~口无凭。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军。~气。~投。~运。
使空,腾出来:~一个格。~出一间房来。 闲着,没被利用的:~白。~地。~额。~房。~缺。 亏欠:亏~。
古同“孔”,洞。
《唐韻》衢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𠀤音倔。 《說文》搰也。 《孟子》有爲者辟若掘井。 又與堀通。突也。 《詩·曹風》蜉蝣掘閱。 《疏》此蟲土裏化生,其掘地而出,形容鮮閱也。 又特起貌。 《揚雄·甘泉賦》洪臺掘其獨出兮。 《註》亦作崛 又盡也。 《揚子·太玄經》掘變極物窮情。 《註》盡變動之事,以窮萬物之情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音橜。穿也。 《易·繫辭》掘地爲臼。 又或作闕。 《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 又《集韻》胡骨切,音鶻。義同。 又苦骨切,音窟。揚也。 又與窟通。 《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戸棬樞之士耳。 《註》掘即窟。古字通。 又《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與兀通。 《莊子·田子方》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 又《韻補》叶敕律切,音黜。 《韓愈詩》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齊栗。辭慳義卓闊,呀豁疾掊掘。 又《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 《註》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或作撅。 又作𢪏。
『一』《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𠀤音崆。空虛也。 《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 又大也。 《詩·小雅》在彼空谷。 《傳》大也。 又盡也。 《爾雅·釋詁》空,盡也。 《詩·小雅》杼柚其空。 又太空,天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 《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 《註》空澤,宋地。 《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 《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 《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 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 《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 《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 《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曲阜縣南二十里女陵山。 《魏土地記》代城東北九十里有空侯城。 又官名。 《書·舜典》伯禹作司空。 又《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又拜名。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 《疏》先以兩手拱地,乃頭至手,是爲空首也。 又樂器名。 《風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 《楚辭註》空桑,瑟名。 又獄名。 《禮·記疏》囹圄,魏曰司空。 又姓。 《廣韻》漢複姓有空桐空相二氏。 又《集韻》《韻會》苦動切《正韻》康董切,𠀤音孔。穴也,竅也,竉也。通作孔。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鑽空。 《史記·五帝紀》瞍使舜穿井,爲匿空旁出。 《大宛傳》張騫鑿空。 《註》西域本無道路,今鑿孔而通之也。 《韓非子·喩世篇》空竅者,神明之戸牖也。 《韻會小補》秦人呼土窟爲土空。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貢切,音控。窮也。 《詩·小雅》不宜空我師。 《註》不宜使小人困窮民也。 又缺也。 《揚子·法言》酒誥之篇俄空焉。 又虛也。 《論語》回也其庶乎,屢空。 《註》空猶虛中也。 又叶枯江切。 《徐幹·思室詩》良會無有期,中心摧且傷。不聊憂飧食,嗛嗛常饑空。 又叶枯良切。 《詩·小雅》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