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薄不慈


   薄:轻;慈:仁慈。刑罚轻并不算仁慈。指刑罚轻重宽严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á bó bù cí
成语简拼 fbbc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薄:轻;慈:仁慈。刑罚轻并不算仁慈。指刑罚轻重宽严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厉戾,称俗而行也。”


成语典故

薄:轻。慈:仁慈。减轻惩罚并不算仁慈。指刑罚轻重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语本《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并列 薄,轻。刑罚轻并不是仁慈。指处罚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多用于刑罚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款。~球。惩~。~不当罪(处罚过严或过宽,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厚度小的:~片。~饼。 冷淡,不热情:~待。 味道淡:酒味很~。 土地不肥沃:~田。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 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 轻视:鄙~。厚今~古。 不充实,不坚强:~弱。 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 同“箔”,帘子。 姓。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仁爱,和善:~爱。~善。~悲。~祥。仁~。~和。~眉善目。 特指“慈母”,多用于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闱。~颜。~命。 对父母的孝敬奉养:孝子~孙。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薄』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 《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 《註》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 《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 《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 《索隱曰》織蠶薄也。  又厚薄。  又少也。 《詩·周南》薄澣我衣。  又聊也。 《詩·周南》薄言采之。  又輕也。 《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又嫌也。 《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又《博雅》薉也。  又集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又被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  又水名。 《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又姓。 《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又通亳。 《禮·郊特牲》薄社北牖。 《註》殷社。 《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又迫各切,音博。廹也。 《易·說卦傳》雷風相薄。 《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又迫晚曰薄暮。  又侵也。 《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又匹各切,音粕。 《詩·齊風》載驅薄薄。 《傳》疾驅聲也。  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慈』

《唐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𠀤音磁。 《說文》愛也。从心兹聲。 《精薀》父母之愛子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父慈子孝,姑慈婦聽。  又《儀禮·喪服》慈母如母,謂養母也。  又《禮·內則》慈以甘旨。 《註》慈,謂愛敬進之也。  又慈和,服物也。 《左傳·文十八年》宣慈惠和。 《註》慈者,愛出於心,恩被於物也。  又《增韻》柔也,善也,仁也。  又石名。 《精薀》山產鐵於其陽者,慈石產其隂。 《郭璞·慈石贊》慈石吸鐵,母子相戀也。俗作磁,非。  又竹名。 《竹譜》竹之叢生,子母相依,曰慈竹。  又果名。 《羣芳譜》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歲閏則十三子,如慈母之乳諸子也。  又州名。唐置慈州。  又姓。漢有慈仁,明有慈止。 从心从兹。 《魏校曰》兹也者,養其子而使之長,心乎愛之。俗或譌作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