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之臣


   羁旅:寄居在外。指寄居在外的官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 lǚ zhī chén
成语简拼 jlzc
成语英文 a government official living in exile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羁旅:寄居在外。指寄居在外的官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史记?陈杞世家》:“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担。”


成语典故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史记?陈杞世家》:“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马笼头:无~之马。~绁(a.马笼头和缰绳;b.喻束缚)。 束缚,拘束:~押。~绊。~缚。~囚。放荡不~。 停留,使停留:~旅(长久寄居他乡)。~留。~泊。~滞。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发型。

出行的,在外作客的:~行(xíng )。~馆。~次。~居。~客。~伴。商~。差(chāi)~。~社。 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与团之间。 泛指军队:军~。强兵劲~。 共同:~进~退。 同“稆”。 同“膂”,脊梁骨。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 古人谦称自己。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旅』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兩舉切,𠀤音呂。 《說文》軍之五百人爲旅。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傳》師入曰振旅,言整衆。 《詩·小雅》我師我旅。 《箋》五百人爲旅。 《周禮·地官·小司徒》五卒爲旅。 《註》旅,五百人。  又《博雅》旅。客也。 《易·復卦》商旅不行。  又《旅卦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爲旅。 《詩·大雅》于時廬旅。 《箋》廬舍其賓旅。 《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 《註》旅,客也。  又《書·禹貢》蔡蒙旅平。 《傳》祭山曰旅。 《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 《註》大旅上帝祭於圜丘。國有故而祭,亦曰旅。  又《書·牧誓》亞旅。 《傳》亞,次也。旅,衆也。衆大夫其位次卿。 《左傳·文十五年》請承命於亞旅。 《註》亞旅,上大夫也。  又《書·旅獒》西旅底貢厥獒。 《傳》西戎之長。  又《詩·小雅》旅力方剛。 《傳》旅,衆也。 《儀禮·士冠禮》旅占卒。 《註》旅,衆也。  又《詩·小雅》殽核惟旅。 《傳》旅,𨻰也。  又《詩·周頌》侯亞侯旅。 《傳》旅,子弟也。  又《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府之徵令,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 《註》旅辟下士也。  又《周禮·地官·司徒》旅師。 《註》旅,猶處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權其上旅,與其下旅。 《註》上旅謂要以上,下旅謂要以下。 《疏》謂札葉爲旅者,以札衆多,故言旅。  又《儀禮·鄕飮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 《註》旅,序也。  又《禮·郊特牲》臺門而旅樹。 《註》旅,道也。  又《禮·樂記》進旅退旅。 《註》旅,猶俱也。  又《後漢·光武紀》至是野穀旅生。 《註》不因播種而生,故曰旅。今字作穭,音呂。古字通。  又姓。 《前漢·功臣表》昌平侯旅卿。  又《集韻》凌如切,音臚。𨻰也。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臣』

《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𠀤音辰。事人之稱。 《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 《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 《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 《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 《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 《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又姓。 《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又《韻補》叶音禪。 《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