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比喻落入险境,很难幸免。亦作“羊入虎口”。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杨,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明.单本《蕉帕记.陷差》:“太师爷就教龙骧领兵前去策应,定然送死,这是羊落虎口之计,伏乞太师爷尊裁。”亦作“羊入虎口”。刘绍棠《村妇》一:“这口刀是个忠臣,比得上赵子龙长坂坡保主,不许你害得它的主母羊入虎口。” 主谓 比喻陷于险境,难得生还。明·单本《蕉帕记·陷差》:“太师爷就教龙骧领兵前去策应,定然送死,这是~之计,伏乞太师爷尊裁。”△用于描写处境的险恶。→鱼游沸鼎 ?转危为安。 也作“羊入虎口”。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 姓。
古同“祥”,吉祥。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
掉下来,往下降:降~。~下。零~(a.叶子脱落,如“草木~~”;b.衰败,如“一片~~景象”;c.稀疏,如“枪声~~”)。脱~。~叶。~泪。~潮。~英。~日。~体。~座。陨~。~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雁沉鱼。叶~归根。 衰败:没(mò)~。破~。衰~。沦~。流~。~泊(a.潦倒失意;b.豪迈,不拘束,均亦作“落魄(bó )”)。 遗留在后面:~后。~伍。~选。 停留,留下:~户。~荒。~笔。~款。 停留或居住的地方:村~。部~。院~。 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得。~空。 陷入不利境地:~网。~难(nàn)。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的祭礼,现泛指建筑物完工:~成。 稀少:疏~。稀稀~~。 屋檐上的滴水装置(俗称“檐滴水”):“矗不知其几千万~。” 死亡:殂~。 〔~~〕a.豁达,大方,如“~~大方”;b.孤独,不苟合,如“~~寡合。” 篱笆:“凿井浚渠,缚~锄园。”
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子。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說文》羊,祥也。从𦫳,象頭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玉篇》豕屬也。 《易·說卦》兌爲羊。 《註》其質好剛鹵。 《詩·召南》羔羊之皮。 《傳》小曰羔,大曰羊。 《禮·曲禮》羊曰柔毛。 《月令》食麥與羊。 《註》羊,火畜也。時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又麢羊。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又鳥名。 《家語》齊有一足之鳥,飛集于公朝。齊侯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水祥也。 又姓。 《左傳·閔二年》羊舌大夫。 《註》羊舌,氏也。 《公羊傳疏》子夏傳與公羊高。 《史記·梁孝王世家》齊人羊勝。 又官名。 《周禮·夏官·羊人註》羊屬南方火,司馬火官,故在此。 又白羊,匈奴國名。 《史記·匈奴傳》幷樓煩,白羊,河南。 又《前漢·禮樂志》雙飛常羊。 《註》猶逍遙也。 《屈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 《註》逍遙,相羊,皆遊也。
『落』《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 《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 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 《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 《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 《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 《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 《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 《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 《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 《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 《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 《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又木名。 《爾雅·釋木》檴,落。 《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 《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 《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 《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 《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虎』《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口』《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