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藜含糗


   藜:野菜。泛指饮食粗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ēng lí hán qiǔ
成语注音 ㄍㄥ ㄌ一ˊ ㄏㄢˊ ㄑ一ㄡˇ
成语简拼 glhq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藜:野菜。泛指饮食粗劣。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羹藜含糗难语太牢之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隋 王通《中说 王道》:“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成语典故

见“羹藜唅糗”。隋·王通《中说·王道》:“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无所用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仗。~藿(指粗劣的饭菜)。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义。~量。~苞。~蕴。~混。~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情。

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 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羹』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𠀤音庚。 《說文》作𩱧。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 《爾雅·釋器》肉謂之羹。 《註》肉臛也。 《疏》肉之所作臛名羹。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禮·樂記》大羹不和。 《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郞。 《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 《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

『藜』

《唐韻》郞奚切,音犂。蒿類。 《禮·月令》藜莠蓬蒿𠀤興。 《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 《註》藜草似蓬。 《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爲茹,又可爲杖。 《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  又《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 《註》配藜,披離也。  又懸藜,玉名。 《史記·范睢傳》梁有懸藜。

『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涵。 《說文》嗛也。 《廣韻》銜也。 《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又《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註》含桃,櫻桃也。 《釋文》含,亦作函。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又《正韻》包也,容也。 《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又《文言》含萬物而化光。 《書·盤庚》惟爾含德。  又《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 《註》含含,麥盛貌。  又《廣韻》《集韻》𠀤胡紺切,涵去聲。 《廣韻》本作琀。 《集韻》通作唅。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 《疏》含,以玉實口也。 《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 《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 《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春秋》亦作唅。

『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去九切,音𩝠。 《說文》熬米麥也。  又乾飯屑也。  又粮也。 《博雅》糗,糒也。 《書·費誓》峙乃糗粮。 《疏》糗,擣熬穀也。謂熬米麥使熟,又擣之以爲粉。 《禮·內則》糗餌。 《註》擣熬穀以爲糗餌。 《周禮·天官》羞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糗,熬大豆與米也。 《左傳·哀十一年》𨻰轅頗出奔鄭,其族轅咺進稻醴、梁糗、腵脯焉。 《註》糗,乾飯。 《釋名》糗,齲也。飯而磨之使齲碎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糗宗,爲嬴長。  又《玉篇》尺沼切。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救切,音𪖛。義同。 《六書音義》與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