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红裙


   翠:青绿色。指妇女的服装。借指妇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uì xiù hóng qún
成语注音 ㄘㄨㄟˋ ㄒ一ㄡˋ ㄏㄨㄥˊ ㄑㄨㄣˊ
成语简拼 cxh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翠袖紅帬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翠:青绿色。指妇女的服装。借指妇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总然你富才华,高名分,谁不爱翠袖红裙。”


成语典故

泛指妇女的服装。亦用为妇女的代称。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总然你富才华,高名分,谁不爱翠袖红裙。” 并列 泛指妇女的服装。指代妇女。元·戴善夫《风光好》3折:“总然你富才华,高名分,谁不爱~。”△用于女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绿色:~绿。苍~。~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 指“翡翠”(硬玉):~玉。~镯。珠宝~钻。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子。套~。~标。 藏在袖子里:~藏。~手旁观。~刃(袖藏利刃)。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一种围在腰以下的服装:~子。~钗。筒~。连衣~。百褶~。 像裙子的东西:墙~。鳖~。~礁(海岸边的珊瑚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醉切,音綷。 《說文》靑羽雀也。出鬰林。 《爾雅·釋鳥》翠鷸。 《註》似燕,紺色。 《疏》李巡曰:鷸一名曰翠,其羽可以爲飾。樊光云:靑羽。出交州。 《前漢·賈山傳》飾以翡翠。 《註》雄曰翡,雌曰翠。  又《南越王趙陀傳》翠鳥幹。 《博物志》翡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翠身通靑黃,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因以爲名。  又《禮·內則》舒雁翠。 《註》舒鴈,鵝也。翠,尾肉也。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 《疏》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  又姓。 《急就篇註》翠氏,楚景萃之後也。避入關三遷,懷土逃匿,改姓爲翠。

『袖』

《唐韻》似祐切《集韻》似救切,𠀤音岫。袂也。 《釋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 《後漢·馬廖傳》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又《綱目集覽》半袖,短袂衣也。 《釋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 《晉書·五行志》魏明帝披縹綾半袖。 《廣韻》亦作褏、褎。

『裙』

《唐韻》《韻會》渠云切《集韻》衢云切,𠀤音羣。 《說文》下裳也。 《釋名》裙,羣也,連接裾幅也。 《張華·白紵歌》羅裙飄颻昭儀光。  又中裙,近身衣也。 《史記·萬石君傳》取親中裙厠牏身自浣滌。  又鼈甲邊曰裙。 《五代史補》僧謙光有才辨,飮酒食肉。嘗云:但願鵞生四掌,鼈留兩裙足矣。 《韻會》本作帬。 《類篇》作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