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来覆去


   翻:翻转;覆:转回。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形容睡不着觉;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ān lái fù qù
成语注音 ㄈㄢ ㄌㄞˊ ㄈㄨˋ ㄑㄨˋ
成语正音 “覆”,不能读作“fú”。
成语简拼 flf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飜來覆去
成语英文 toss and turn(again and again)
成语法文 se tourner et se retourner(dire et redire)
成语俄文 ворóчаться с бóку нá бок(и так и сяк)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翻:翻转;覆:转回。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形容睡不着觉;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复。



成语示例


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成语典故

指睡在床上来回翻动身体。宋.杨万里《不寐》诗:“翻来覆去体都痛,乍暗忽明灯为谁?”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覆去了。”也形容世事多变。宋.吴潜《蝶恋花》词:“世事翻来覆去。造物儿戏,自古无凭据。”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人生南北如歧路,世事悠悠等风絮,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也形容多次重复做某事。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亦作“覆去翻来”。宋.赵长卿《减字木兰花》词:“终宵无寐。覆去翻来真个是。屈指归期。”明.全道人《懒画眉》曲:“恶暖憎寒,覆去翻来病几般。”亦作“番来覆去”。《醒世恒言》卷一三:“即将这皮靴番来覆去,不落手看了一回。”明.高濂《玉簪记.谭经》:“夜间番来覆去思量,我也管不得出乖露丑。” 并列 来回翻动。形容多变或多次重复。语出《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卢秀灿《桃花梦》:“因为思想过于兴奋,后来他躺到床上去了,也是~地好长时间睡不着,心里老是在想着仙桃这个刚刚恋上的美人儿。”△用于行动或思想重复。 →辗转反侧 ?四亭八当。也作“番来复去”、“番来覆去”、“覆去番来”、“覆去翻来”、“反来复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歪倒(dǎo ),反转,变动位置,改变:推~。~车。~卷。~滚。~腾。~工。~阅。~身。~地。~修。~建。~改。~脸。人仰马~。~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气势非常壮大)。~云覆雨(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数量成倍的增加:~番。 越过:~越。 飞。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 同“复”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𠀤音番。 《說文·新附字》飛也。 《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又《增韻》反覆也。通作幡。  又通作反。  又《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又《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 《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覆』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𠀤音蝮。 《玉篇》反覆也。 《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 《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 《中庸》傾者覆之。 《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 《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 《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 《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 《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又與復同。 《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 《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 《說文》蓋也。 《詩·大雅》鳥覆翼之。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 《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𠣾。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叶音逼。 《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