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残兵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ǎo ruò cán bīng
成语注音 ㄌㄠˇ ㄖㄨㄛˋ ㄘㄢˊ ㄅ一ㄥ
成语正音 “弱”,不能读作“nuò”。
成语简拼 lrcb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老弱殘兵
成语英文 remaining troops made up of the old and weak(motley troops unfit for combat duty)
成语法文 soldats ǎgés et sans force(personnel inefficace)
成语俄文 стáрый и хилый увечный солдáт
成语日文 老人や体の弱い人など仕事をする能力の低い人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成语示例


以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老舍《骆驼祥子》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成语典故

年老体弱丧失战斗力的士兵。也泛指年老体弱的人。《三国演义》三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官场现形记》五五回:“他们船上的大炮何等利害,断非我们营里这几个老弱残兵可以抵挡得住的。”钱钟书《围城》三:“可惜我们这种老弱残兵,不经打,并且不愿打。” 偏正 年老体弱或受伤而缺乏战斗力的士兵。比喻能力较差的人。《三国演义》32回:“城中无粮,可发~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多用于军事方面。?精兵猛将兵强马壮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 极,很:~早。~羞成怒。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 晚年:~年。~境。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总是,经常:~是生病。 原来的:~地方。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死的讳称:~了。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姓。

力气小,势力小,与“强”相对:~小。柔~。脆~。薄~。~不禁风。柔心~骨(形容人心地温柔,性格和顺)。 年纪小:~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不够,差点儿,与“强”相对:三分之一~。 差,不如:~于。~点。 丧失(指人死):又~了一个。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老』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栳。 《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 《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又《詩·鄭風》與子偕老。 《疏》沒身不衰也。 《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又《儀禮·聘禮》授老幣。 《註》老賔之臣。 《疏》大夫家臣稱老。  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 《註》卿老亦卿也。  又《禮·王制》天子之老。 《註》老謂上公。  又《禮·禮運》三老在學。 《註》乞言,則受之三老。 《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 《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又《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 《註》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 《廣韻》宋有老佐。  又《韻補》叶朗口切。 《釋名》老,朽也。 《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又《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 《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弱』

《唐韻》而勺切《集韻》《韻會》日灼切,𠀤音若。 《玉篇》尫劣也。 《釋名》委也。 《增韻》懦也。 《書·洪範》六極,六曰弱。 《傳》尫劣。 《疏》尫劣𠀤是弱事,爲筋力弱,亦爲志氣弱。鄭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氣弱也。 《禮·曲禮》二十曰弱冠。 《疏》體猶未壯,故曰弱也。 《釋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又孅弱,體柔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嫵媚孅弱。  又弱行。 《左傳·昭七年》孟縶之足,不良弱行。 《註》跛也。  又水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 《山海經》海內崑崙之墟,弱水出西南隅。 《史記·大宛傳》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 《註》索隱曰: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𤣥中記云:天下之弱者,有崑崙之弱水,鴻毛不能載也。  又衰也。 《左傳·昭三年》姜族弱矣。而嬀將始昌。  又敗也。 《釋名》衂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頡遇王子弱焉。 《註》弱,敗也。言爲王子所得。  又喪也。 《左傳·昭三年》又弱一个焉。  又繁弱,弓名。亦作蕃弱。 《左傳·定四年》封父之繁弱。 《註》繁弱,大弓名。 《孔叢子·公孫龍篇》楚王張繁弱之弓。 《司馬相如·子虛賦》彎蕃弱。 《註》文穎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 《說文》本作𢐅。

『兵』

《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  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