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ài rén xún wèi
成语注音 ㄋㄞˋ ㄖㄣˊ ㄒㄨㄣˊ ㄨㄟˋ
成语正音 “耐”,不能读作“ài”;“寻”,不能读作“xín”。
成语简拼 nrx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耐人尋味
成语英文 stand careful reading
成语法文 captivant(fournir matière à réflexion)
成语俄文 наводить на размышления
成语日文 意味深長で玩味するに値する
成语结构  复杂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成语示例


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成语典故

事情值得人久久思考。形容意味深长。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斋》、《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这些不但将欣赏和考据融化得恰到好处,并且创造了一种诗样精粹的风格,读起来句句耐人寻味。” 述补 耐,经得起。寻味,细细体味。形容意味深长,经得起仔细琢磨。秦牧《艺海拾贝》:“大抵本领高强,作品寓意深厚、~的画家,才敢于在画幅上萧疏平淡地仅画上一点东西,而留下很多的空白。”△褒义。多用于褒扬文学艺术作品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津津有味 意味深长 ?味如(同)嚼蜡 枯燥无味。也作“耐人寻绎”、“耐人玩味”、“耐人咀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忍,受得住:忍~。~久。~人寻味。 古同“奈”,奈何。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 情趣:趣~。兴~。意~。津津有~。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耐』

《廣韻》《集韻》《韻會》𠀤與耏同。 《說文》耏,或从寸。 《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 《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又《廣韻》耐,忍也。 《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 《註》忍也。  又《集韻》《正韻》𠀤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 《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 《註》耐,古能字。  又《類篇》熊屬。◎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未。 《說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禮·王制》五味異和。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又五味,藥名。 《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綱目》作菋。  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 《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禮·檀弓》瓦不成味。 《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