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ēng dāng wèn nú,zhī dāng fǎng bì
成语简拼 gdwnzdfb
成语字数  8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之,事何由济?”


成语典故

耕田的事情要问农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女婢。指不懂得的事要向内行人请教。《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其他 耕种的事要问奴,纺织的事要问婢。旧时比喻从事各种事业都应请教内行。语出《宋书·沈庆之传》:“庆之曰:‘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之,事何由济?’”《北史·邢峦传》:“俗语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臣既谓难,何容强遣。”△用于描写经验行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犁把土翻松:~种(zhòng )。~作。~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自有收获”)。笔~(喻写文章)。舌~(喻教书)。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隶。~婢(男女奴仆)。~颜婢膝。~性。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役。~使。 使人甘受奴役地:~化。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古同“帜”,旗帜。

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搜奇~古。 探问,看望:~视。~问。~晤(探访会晤)。探亲~友。

被役使的女子:奴~。~女。奴颜~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耕』

《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𠀤音更。 《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 《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 《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  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 《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 《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 《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 《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 《宋史·王韶傳》家酷貧,執卷不輟。家人誚其不耕。韶曰:我嘗目耕。  又人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司馬耕,字子牛。  又鬼名。 《山海經》東南三百里曰豐山,神耕父處之。 《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淸冷。 《註》耕父,旱鬼。  又鳥名。 《山海經》西北一百里,曰堇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禦疫。  又琴曲名。 《張衡·思𤣥賦》嘉曾氏之歸耕兮。 《註》琴操曰: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奴』

《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𠀤音孥。 《說文》奴婢,古之罪人。 《周禮·秋官·司厲》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藳。凡有爵者,與七十者,未齔者,皆不爲奴。 《前漢·衞靑傳》人奴之生,得無笞罵足矣,安望封侯乎。  又地名。雍奴,漢縣,屬漁陽郡。建武二年,封𡨥恂爲雍奴侯。見《後漢書》。  又澤名。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見《水經注》。  又姓。廬奴之後。見《統譜》。  又念奴,官妓名。 《元稹·連昌宮詞》力士傳呼覓念奴。  又梵言䭾索迦,華言奴。  又飛奴,鴿也。張九齡家養羣鴿,每與親知書信,繫鴿尾上,依所敎投之。  又燭奴,燭檠也。申王以檀木刻童子執畫燭,名曰燭奴。見《天寶遺事》。  又酪奴,與茗爲奴。齊王肅品題食物,惟酪不中與茗爲奴,見《洛陽伽藍記》。  又木奴,柑橘號。 《杜甫詩》方同楚客憐鄕樹,不學荆州利木奴。見《玉堂閑話》。  又竹奴,靑奴,世所稱竹夫人,所以憩臂休膝者,見《黃庭堅集》。  又錫奴,溫足缾也。荔枝奴,龍眼也。狸奴,獺也。𠀤見《玉堂閑話》。  又《類篇》奴故切,音砮。亦賤稱也。

『婢』

《廣韻》便俾切《集韻》《韻會》部弭切,𠀤音庳。 《說文》女之𤰞者。 《禮·曲禮》自世婦以下皆稱曰婢子。  又夫人負罪而有所請,亦曰婢子。 《左傳·僖十五年》𥠇姬曰: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  又《二十二年》羸氏對太子圉曰: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  又有罪而沒入于官曰官婢。 《前漢·𠛬法志》太倉令淳于公罪當𠛬,小女緹縈上書,願沒入爲官婢,以贖父。  又小魚曰魚婢,見《爾雅·釋魚》。  又金鳳花,別名菊婢,見《草木譜》。  又婢曰上淸。 《司馬光·考異》引柳珵上淸傳,竇參知敗,屬上淸,定爲宮婢。一曰上淸或婢本名。 《正字通》當時通稱婢爲上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