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人听闻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ǒng rén tīng wén
成语注音 ㄙㄨㄥˇ ㄖㄣˊ ㄊ一ㄥ ㄨㄣˊ
成语正音 “耸”,不能读作“cǒng”。
成语简拼 srtw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聳人聽聞
成语英文 sensational
成语法文 piquer l'attention des auditeurs
成语俄文 вызвать сенсацию(сенсационный)
成语日文 わざとおおげさに言って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こと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成语示例


(1)这种人专爱传播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 (2)许多资产阶级报纸为了推广销路,经常刊登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吸引读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成语典故

耸:惊动。使人听了后感到震惊。唐.白居易《田布赠右仆射制》:“耸动人听,衋伤我怀。”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冈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野叟曝言》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于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三八:“过去,我可闹不清楚,现在才了解一贯道的丑恶内幕,真是耸人听闻。” 偏正 耸,惊动。原指听了使人震惊。今也指故意夸大其辞,使听的人惊骇。《花月痕》50回:“你的才大如海,怎么平了十年巨寇,复了千里名都,竟不草个露布,~哩?”△多用于描写言论。→骇人听闻 危言耸听 耸动视听。也作“耸动听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耸』

《正韻》息勇切,聳本字。 《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𠀤音竦。 《揚子·方言》聳,聾也。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 《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 《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荆吳之閒曰聳。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 《註》謂警聳也。 《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義同。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听』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𠀤音齗。 《說文》笑貌。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 《楊愼曰》听,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 《集韻》大口謂之听。  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𠀤音𪙤。亦笑貌。  又《集韻》口謹切,音赾。  又魚斤切,音㹞。  又逆乙切,音聉。義𠀤同。  又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又魚衣切,音沂。與𠲻同。𠲻嗞,媿貌。  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𠀤音矧。 《玉篇》笑也。 《正韻》微笑。一曰大笑。 《論語》夫子哂之。 《集韻》本作弞。或作吲。○按《廣韻》弞哂分見,哂專訓笑,弞訓笑不壞顏,似微有別。《集韻》合爲一,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𠛬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𠛬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𠋫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𠋫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𠀤音㕔。 《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