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耽虎视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 dān hǔ shì
成语简拼 ddh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成语典故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沉溺,入迷:~乐。 迟延:~误。~搁。

沉溺,入迷:~乐。 迟延:~误。~搁。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耽』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𠀤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 《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又《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 《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耽』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𠀤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 《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又《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 《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