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耽逐逐


   眈眈:注视的样子,也形容贪婪地注视。瞪着眼睛逼视而急欲掠取。形容贪婪追逐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 dān zhú zhú
成语简拼 ddz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眈眈:注视的样子,也形容贪婪地注视。瞪着眼睛逼视而急欲掠取。形容贪婪追逐的样子。


成语示例


哭哭啼啼,假慈悲善瞒老鼠;耽耽逐逐,借声势巧胜妖狐。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成语典故

耽耽:亦作“眈眈”。威严或贪婪注视的样子。逐逐:急于得利的样子。瞪目逼视而急欲攫取。形容贪婪追逐的样子。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沉溺,入迷:~乐。 迟延:~误。~搁。

沉溺,入迷:~乐。 迟延:~误。~搁。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耽』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𠀤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 《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又《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 《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耽』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𠀤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 《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又《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 《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逐』

《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𠀤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𣅧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𠀤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 《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字彙補》古文逐字。註詳辵部七畫。

『逐』

《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𠀤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𣅧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𠀤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 《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字彙補》古文逐字。註詳辵部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