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在怀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ěng gěng zài huái
成语注音 ㄍㄥˇ ㄍㄥˇ ㄗㄞˋ ㄏㄨㄞˊ
成语简拼 ggz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bear somebody a grudge
成语组合  AABC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成语典故

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光明:“山头孤月~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a.光明,如“~~星河”;b.形容忠诚,如“忠心~~”;c.心里老想着不能忘,如“~~于怀”)。 有骨气,刚正不阿:~介。~直。~节(坚贞的节操)。 姓。

光明:“山头孤月~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a.光明,如“~~星河”;b.形容忠诚,如“忠心~~”;c.心里老想着不能忘,如“~~于怀”)。 有骨气,刚正不阿:~介。~直。~节(坚贞的节操)。 姓。

存,居:存~。健~。青春长~。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 《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 《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 《詩·衞風》耿耿不寐。 《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 《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 《晉語》其光耿於民矣。 《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 《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 《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 《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明白也。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 《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 《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 《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 《詩·衞風》耿耿不寐。 《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 《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 《晉語》其光耿於民矣。 《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 《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 《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 《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明白也。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 《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怀』

《字彙補》敷救切,音副。怒也。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𠀤音槐。 《說文》念思也。从心褱聲。 《論語》君子懷德。  又歸也。 《書·大禹謨》黎民懷之。 《註》歸之也。  又來也。 《詩·齊風》曷又懷止。  又《周頌》懷柔百神。 《註》懷,來也。  又安也。 《書·秦誓》邦之榮懷。 《詩·王風》懷哉懷哉。  又包也。 《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又藏也。 《論語》懷其寶,而迷其邦。 《禮·曲禮》其有核者,懷其核。  又慰也。 《詩·檜風》懷之好音。  又懷抱,胷臆也。 《左傳·成十七年》瓊瑰盈吾懷乎。 《論語》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又傷也。 《詩·邶風》願言則懷。 《毛傳》懷,傷也。  又私也。 《詩·小雅》每懷靡及。 《箋》懷,私也。  又《爾雅·釋詁》至也。 《註》齊魯之會郊曰懷。 《詩·小雅》懷允不忘。 《箋》至也。至信不忘。  又《爾雅·釋詁》止也。 《疏》至止也。  又《釋名》懷,回也。本有去意,回來就已也。亦言歸也,來歸已也。  又《諡法》慈仁哲行曰懷。  又地名。 《書·禹貢》覃懷底績。  又州名。春秋時野王邑,漢河內郡,唐置懷州。  又姓。三國吳尚書郞懷敘。  又通作褢。 《前漢·許后傳》褢誠秉忠。  又叶胡隈切,音回。 《詩·周南》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又叶呼回切,音揮。 《楚辭·九歌》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回兮顧懷。羌生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 《魏文帝·苦寒行》延頸長太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又叶苦禾切,音窠。 《淮南子·時則訓》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無不囊懷。 《周伯琦曰》褱,藏挾於衣中也。从衣,眔聲。心之所恖念藏貯亦曰褱。隷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