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
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稍微表示一点心意。《西游记》第九十八回:“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 述宾 略表一点心意。《警世通言》卷32:“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从此不复相见矣。”△用于描写心意。多用于馈赠。
姑且,勉强,凑凑和和:~且(姑且)。~以自娱。~复尔尔(姑且如此)。~备一格。 依赖,寄托:无~。百无~赖。 略微:~表寸心。 闲谈:~天。闲~。 耳鸣:~啾。 姓。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 树梢:林~。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 短小:~土。~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心。~步难行。 姓。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膫。 《說文》耳鳴也。 又《韻會》語助。 《詩·唐風》椒聊之實。 《傳》椒聊,椒也。 《疏》聊,語助也。 又《博雅》聊,苟且也。 《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傳》聊,願也。 《箋》聊,且略之辭。 《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 又賴也。 《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 《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 又《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 《註》聊浪,放曠貌。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 《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 《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張春於聊城。 又姓。 《風俗通》聊倉。爲漢侍中。 又《集韻》力求切,音騮。木名。引爾雅朻者聊。◎按爾雅釋木音義,聊音寮,無騮音,未審集韻何據。 又《楚辭·九歎》耳聊啾而戃慌。 《註》聊啾,耳鳴。聊音留。 又阿蘭聊,西域國名。 《後漢·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又與騮同。 《前漢·地理志》華聊,綠耳之乗。 又《集韻》力弔切,音嫽。木名。 《說文》本作𦕼。 《類篇》或作𦗖,亦作𦕵。
『表』《唐韻》陂矯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小切,𠀤音䔸。 《說文》表,上衣也。 《玉篇》衣外也。 又外也。 《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又表異。 《書·畢命》表厥宅里。 《傳》表異其宅里。 又標也。 《晉語》置茅蕝,設望表。 《註》謂立木以爲表,表其位也。 又箋表。 《釋名》下言於上曰表。 《蔡邕·獨斷》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 又《韻會》杪也,末也。 又表表,偉也。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表氏縣,屬酒泉郡。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表氏,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表貢。 又《集韻》俾小切,音褾。義同。 又𤰞遙切,音飇。識也。 又《韻補》博舉切。 《前漢·班固敘傳》春秋之占,咎徵是舉。告往知來,王事之表。
『寸』《唐韻》《集韻》倉困切《韻會》《正韻》村困切,𠀤村去聲。 《說文》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𧖴謂之寸口。从又从一。 《徐曰》一者,記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 《家語》布指知寸。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一尺。 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 又姓。 《正字通》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 又叶徒玩切,音叚。 《庾信·喜晴應詔詩》伏泉遠習坎,隂風已回巽。桐枝長舊圍,蒲節抽新寸。叶上建傳堰獻。楊愼曰:巽音蒜,寸音斷,或曰建傳堰獻在今霰韻,古音霰翰諫三韻通。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