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圃酒池


   指酒肉极多。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òu pǔ jiǔ chí
成语注音 ㄖㄡˋ ㄆㄨˇ ㄐ一ㄡˇ ㄔˊ
成语简拼 rpj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extravagant orgy(forests of meat and lakes of win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酒肉极多。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纣为肉圃酒池。”


成语典故

见“酒池肉林”。《淮南子·本经训》:“纣为~。高诱注:‘纣积肉以为园圃,积酒以为渊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田。菜~。花~。苗~。 指种植园圃的人:“吾不如老~”。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啤~。料~。鸡尾~。茅台~。~浆。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子。水~。~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 湖:~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像水池的:浴~。花~。乐(yuè)~。舞~。 护城河:城~。金城汤~。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座。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肉』

《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𠀤音衄。 《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𠕎。 《易·噬嗑》噬乾肉。 《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 《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 《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 《揚子·太𤣥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又肉𠛬。 《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𠛬三。 《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 《抱朴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視肉,獸名。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 《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 《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釋名》肉,柔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如又切,音輮。錢璧之體。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好,孔也。 《釋文》肉,如字。  又如授反。  又錘體爲肉。 《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 《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又肥滿也。 《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疏》肉謂肥滿。 《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 《註》肥也。 《釋文》𠀤而救反。  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 《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肌肉也。  又《韻會》《正韻》𠀤而由切,音柔。邊也。  又《正字通》音腴。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劉昌宗讀。

『圃』

《唐韻》博古切《集韻》彼五切,𠀤音補。 《說文》種菜曰圃。 《周禮·天官·大宰》九職,二曰園圃,毓草木。 《註》樹果蓏曰圃,園其樊也。  又《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 《疏》場圃連言同地耳。春夏爲圃,秋冬爲場也。  又《地官·閭師》任圃,以樹事責草木。 《註》任,使也。園圃毓草木,故還使貢草木也。  又《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澤藪曰圃田。 《註》圃田在中牟。 《後漢·郡國志》中牟縣有圃田澤。○按圃田,卽詩所謂甫草是也,在周東都畿內,後爲鄭地。  又藉圃,蒲圃,𠀤地名。 《左傳·哀十七年》衞侯爲虎,幄于藉圃。  又《襄四年》季孫樹六檟于蒲圃東門之外。  又《何晏·景福殿賦》建以永寧安昌臨圃。 《註》皆殿名也。  又縣圃,山名。 《楚辭·天問》崑崙縣圃,其尻安在。  又《揚雄·甘泉賦》配帝居之縣圃兮,象太乙之威神。 《註》縣圃在崑崙山,天帝所居。亦作𤣥圃。 《穆天子傳》銘迹於𤣥圃之上,以詔後世。 《庾信·馬射賦》周王𤣥圃之前,猶驂八駿。  又《唐韻》《集韻》𠀤博故切,音布《屈原·離騷》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懸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集韻》或省作甫。別作𡇊。

『酒』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 《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 《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 《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 《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 《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 《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又𤣥酒,明水也。 《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又天酒,甘露也。 《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又官名。 《周禮·天官》酒正。 《註》酒官之長。 《又》女酒。 《註》女奴曉酒者。  又祭酒,尊稱之號。 《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 《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又酒旗,星名。 《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 《註》邑在河南。  又《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 《註》酒泉,今肅州。  又姓。明有酒好德。  又人名。 《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又《韻補》叶子小切,音剿。 《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又叶子與切,音苴。 《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池』

《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𠀤音馳。 《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 《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 《註》謂陂障之水道也。 《禮·月令》毋漉陂池。 《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又城塹曰溝池。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 《註》城有水曰池。  又朝夕池,海也。 《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又咸池,天神也。 《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又咸池,黃帝樂名。  又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 《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 《註》咸池,大咸也。 《禮·樂記》咸池備矣。 《註》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又咸池,星名。主五穀。見《史記·天官書》。  又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甘氏星經》。  又《爾雅·釋樂註》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又棺飾。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又《小爾雅》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又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又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 《黃庭經》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又心之別名爲中池。 《黃庭經》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又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 《楊愼·墐戸錄》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又差池,飛貌。 《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又黃池,地名。 《春秋·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又天池,山名。在南陽。  又州名。 《廣輿記》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又姓。漢中牟令池瑗。見《風俗通》。  又《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𠀤音駝。與沱通。 《說文》江別流也。  又虖池,水名。在幷州界。 《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 《註》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𠀤同。  又陂池,或作坡陁。 《刋謬正俗》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又《楚辭·九歌》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 《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 《註》池𠀤讀沱。  又《正韻》直列切,音徹。 《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 《註》塡池當讀爲奠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