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腋之变


   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ǒu yè zhī biàn
成语注音 ㄓㄡˇ 一ㄝˋ ㄓ ㄅ一ㄢˋ
成语简拼 zyzb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成语示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3回:“那共涛是个奸邪险恶的人,长防肘腋之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胳膊~儿。掣~(捉住其肘,喻阻挠别人做事)。~子(a.肘;b.指食品的猪腿上半部)。

胳肢窝,上肢同肩膀相连处靠里凹入的部分:~窝。~下。集~成裘。 其他生物体上与腋类似的部分:~芽。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肘』

《唐韻》《集韻》陟柳切《韻會》陟肘切《正韻》止酉切,𠀤音帚。 《說文》臂節也。从𠕎从寸。寸,手寸口也。 《徐曰》寸口,手腕動脈處也。 《詩·小雅·如矢斯棘箋》如人挾弓矢,戟其肘。 《禮·玉藻》袂可以回肘。  又《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 《左傳·成二年》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又《釋名》肘,注也。可隱注也。  又《正字通》爲人捉其肘而留之,亦曰肘。 《後漢·孔融傳》欲命駕,數數被肘。 《杜甫·遭田家泥飮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  又書名。 《前漢·藝文志》彊弩將軍王圍肘法五卷。 《抱朴子·地眞卷》崔文子肘後經。  又《韻會》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 《集韻》或作䏔。通作𦡴。

『腋』

《集韻》《韻會》《正韻》𠀤夷益切,音睪。 《廣韻》肘腋,胳也,在肘後。 《增韻》左右脅之閒曰腋。 《博雅》胳謂之腋。 《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盧湛答魏子悌詩》珍裘非一腋。 《註》埤蒼曰:腋在肘後。  又《釋名》繹也。言可張翕尋繹也。  又《集韻》之石切,音隻。  又《韻會》伊昔切,音益。義𠀤同。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