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见踵决


   见:出现;踵:脚后跟,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ǒu jiàn zhǒng jué
成语注音 ㄓㄡˇ ㄐ一ㄢˋ ㄓㄨㄥˇ ㄐㄩㄝˊ
成语简拼 zjzj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出现;踵:脚后跟,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1回:“要之,鸡鱼降而为蔬,此即米珠薪桂之渐也;绸帛降而为布,那肘见踵决之状,也就不远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成语典故

见“踵决肘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胳膊~儿。掣~(捉住其肘,喻阻挠别人做事)。~子(a.肘;b.指食品的猪腿上半部)。

脚后跟:举~。接~而至。 走到:~见(常去相见)。~谢。~门相告。 追随,继承:~继。~武(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事增华(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江疏河”。 堤岸被水冲开:~口。溃~。 断定,拿定主意:~定。~断。~计。~然。~胜。~议。犹豫不~。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不后退。 决定最后胜败:~赛。~战。 执行死刑:处~。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肘』

《唐韻》《集韻》陟柳切《韻會》陟肘切《正韻》止酉切,𠀤音帚。 《說文》臂節也。从𠕎从寸。寸,手寸口也。 《徐曰》寸口,手腕動脈處也。 《詩·小雅·如矢斯棘箋》如人挾弓矢,戟其肘。 《禮·玉藻》袂可以回肘。  又《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 《左傳·成二年》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又《釋名》肘,注也。可隱注也。  又《正字通》爲人捉其肘而留之,亦曰肘。 《後漢·孔融傳》欲命駕,數數被肘。 《杜甫·遭田家泥飮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  又書名。 《前漢·藝文志》彊弩將軍王圍肘法五卷。 《抱朴子·地眞卷》崔文子肘後經。  又《韻會》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 《集韻》或作䏔。通作𦡴。

『踵』

《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𠀤音腫。 《說文》追也。一曰往來之貌。 《釋名》踵,鍾也。鍾,聚也。上體之所鍾聚也。 《玉篇》足後。 《集韻》本作𣦟。 《禮·曲禮》車輪曳踵。 《疏》踵,脚後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吳踵楚。 《註》躡楚踵跡。 《莊子·讓王篇》納履而踵決。 《淮南子·地形訓》北有跂踵民。 《註》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  又《孟子》踵門而告文公。 《趙岐註》踵,至也。  又因也。 《前漢·𠛬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 《註》踵,因也。  又接也。 《前漢·霍去病傳》踵軍數十萬。 《註》踵,接也。  又頻也。 《莊子·德充符》踵見仲尼。 《註》踵,頻也。  又繼也。 《屈原·離騷》及前王之踵武。 《註》踵,繼也。  又《集韻》朱用切,音種。躘踵,不能行貌。或作偅。跂字原从足从攴作。

『决』

《玉篇》俗決字。 《廣韻》《集韻》《韻會》𠀤古穴切,音玦。水名。 《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 《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又決決,北方水名。 《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 《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 《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又斷也,判也。 《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  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 《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 《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云決吻。決如字。  又烏穴反。  又開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闓音開。 《詩·小雅》決拾旣佽。  又絕也,與訣同。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決曹,官名。主罪法者。 《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呼決切,音血。疾貌。一曰小飛也。與𦐍通。 《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楡枋。決或作𦐍。  又《集韻》苦穴切,音闋。與缺同。或从血作𧖫。亦作決。 《史記·秦始皇紀》譬猶騁六驥過決𨻶也。  又涓惠切,音桂。疾貌。 《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 《註》決,徐邈讀古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