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落旁人田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éi shuǐ bù luò páng rén tián
成语注音 ㄈㄟˊ ㄕㄨㄟˇ ㄅㄨˋ ㄌㄨㄛˋ ㄆㄤˊ ㄖㄣˊ ㄊ一ㄢˊ
成语简拼 fsblpr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Keep your leavings for your own friend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7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成语示例


俗话说:肥水不落旁人田,他够抠门的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职)。~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马轻裘。 土质含养分多的:~沃。~美(a.肥沃;b.肥壮、丰美)。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料。~力。 使田地增加养分:~田。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大。~瘦儿。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

掉下来,往下降:降~。~下。零~(a.叶子脱落,如“草木~~”;b.衰败,如“一片~~景象”;c.稀疏,如“枪声~~”)。脱~。~叶。~泪。~潮。~英。~日。~体。~座。陨~。~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雁沉鱼。叶~归根。 衰败:没(mò)~。破~。衰~。沦~。流~。~泊(a.潦倒失意;b.豪迈,不拘束,均亦作“落魄(bó )”)。 遗留在后面:~后。~伍。~选。 停留,留下:~户。~荒。~笔。~款。 停留或居住的地方:村~。部~。院~。 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得。~空。 陷入不利境地:~网。~难(nàn)。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的祭礼,现泛指建筑物完工:~成。 稀少:疏~。稀稀~~。 屋檐上的滴水装置(俗称“檐滴水”):“矗不知其几千万~。” 死亡:殂~。 〔~~〕a.豁达,大方,如“~~大方”;b.孤独,不苟合,如“~~寡合。” 篱笆:“凿井浚渠,缚~锄园。”

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广,广泛:~征博引。 邪、偏:~门左道。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古同“傍”,靠。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 古同“畋”,打猎。 古同“佃”,耕作。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非切,音腓。 《說文》多肉也。从肉从卪,會意。 《徐曰》肉不可過多,故从卪寓戒。 《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又《博雅》肥,盛也。  又《廣韻》肥腯。 《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 《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 《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又田有肥瘠。 《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爲第五。  又馬亦稱肥。 《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又饒裕也。 《易·遯卦》上九肥遯。 《疏》肥,饒裕也。  又幡名。 《吳語》建肥胡。 《註》肥胡,幡名。  又鳥名。 《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又蛇名。 《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𧔥。 《註》肥,𧔥,皆毒蟲也。  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 《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 《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又水名。 《詩·衞風》我思肥泉。 《疏》肥泉,是衞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合肥。 《註》屬九江郡。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 《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 《註》肥,白狄也。  又姓。 《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又人名。季康子名肥。見《左傳·哀三年》。  又《集韻》補美切,音秕。薄也。 《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註》薄也。  又水名。肥者,通作淝。 《詩·衞風》我思肥泉。 《釋文》肥,或作淝。

『水』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落』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 《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  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 《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 《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 《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 《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 《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 《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 《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 《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 《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 《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又木名。 《爾雅·釋木》檴,落。 《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 《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 《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 《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 《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旁』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𠀤音螃。㫄隷作旁。 《博雅》旁,大也。廣也。 《釋名》在邊曰旁。 《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 《易•乾卦》旁通情也。 《書•太甲》旁求俊彥。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岐旁,岐道旁出。  又《集韻》晡橫切,音𦅈。騯騯,馬盛貌。或省作旁。 《詩•鄭風》駟介旁旁。 《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 《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音崩。叶補岡反。  又《韻會》《正韻》𠀤蒲浪切,音傍。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猶言交橫也。  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 《註》依也。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旁礴,混同也。  又《集韻》蒲庚切,音彭。旁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田』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𠀤音闐。 《說文》𨻰也。樹穀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 《玉篇》土也,地也。 《正韻》土已耕曰田。 《釋名》塡也。五稼塡滿其中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 《詩·小雅》雨我公田。 《通典》古有井田,畫九區如井字形,八家耕之,中爲公田,乃公家所藉。圭田者,祿外之田,以供祭祀。加田者旣賞之,又重賜之田也。  又爰田,卽轅田。 《左傳·僖十五年》晉於是乎作爰田。 《註》分公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於所賞之衆。 《晉語》作轅田。 《前漢·食貨志》歲耕種者爲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爲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爲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農民戸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爲餘夫,以口受田如比。 《註》師古曰:爰,更互也,比例也。  又名田。 《前漢·董仲舒傳》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 《通典》名田,占田也。各爲立限,不使富者過制,則貧弱之。家可足也。  又代田。 《通典》漢武征和三年,以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歲代其處,每耨必附根,根深能水旱。一歲之收常過縵田,一斛以上,用力少而得穀多。  又屯田。 《正字通》漢晉率兵屯,領以帥,唐率民屯,領以官。宋率營田,以民。漢趙充國於金城,留步士萬人屯田,擊先零,條上屯田十二事,宣帝從之。明初兼行官屯,民屯,兵屯,商屯,腹屯,邊屯諸法。永樂時著令,每一都司另撥旗軍十一,名耕種,號樣田。據所收子粒多寡,以辨別歲之豐凶,軍之勤惰。雖養軍百萬,不費民閒一粒。兵法所謂屯田一石,可當轉輸二十石也。  又營田。 《通典》宇文融括隱田曰:浮戸十共作一坊,官立廬舍,謂之營田戸。言爲官營田,非屯田戸也。  又職田,職分田也。 《文獻通考》隋開皇中,始給職田,又給公廨田。唐貞觀,以職田給逃還貧戸,每畞給粟二斗,謂之地子。十八年復給職田。永泰元年,百官請納職田,充軍糧。宋眞宗興復職田。慶曆均公田,復限職田。紹興復職田。金元志官皆有職田。  又方田,卽均田。 《通典》宋熙寧五年重修方田法,元豐罷之。郭諮攝肥鄕令,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數,收逋賦八十萬。  又區田。 《氾勝之書》湯有七年之旱,伊尹作爲區田法,敎民糞種,負水澆稼。賈思勰曰:區田,以糞氣爲美,不必皆良田。  又不耕旁地,庶盡地力。  又籍田,天子親耕之田也。 《禮·月令》孟春,天子帥三公九卿,躬耕帝籍。  又弄田。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師古註》謂宴游之田,天子所戲弄。  又一井爲田。 《魯語》季康子欲以田賦。 《註》田,一井也。 《管子·乗馬篇》五制爲一田,二田爲一夫。  又《書·無逸》文王𤰞服,卽康功田功。 《註》康者,安民之功。田者,養民之功。言文王不侈服飾,專安養斯民也。  又獵也,與畋佃通。俗作𤝗。 《易·恆卦》田无禽。 《疏》田者,田獵也。 《詩·鄭風》叔于田。 《傳》田,取禽也。  又姓。 《五音集韻》出北平,敬仲自𨻰適齊,後攺田氏。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註》敬仲奔齊,以𨻰田二字聲相近,遂爲田氏。  又《黃庭經》尺宅寸田可治生。 《註》尺宅,面也。寸田,兩眉閒爲上丹田,心爲絳宮田,臍下三寸爲下丹田。  又官名。 《詩·豳風》田畯至喜。 《傳》田畯,田大夫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稷,田正也。 《疏》稷爲田官之長。 《周禮·夏官》田僕上士十有二人。  又星名。蒼龍之宿。 《石氏星傳》龍左角曰天田。  又神名。 《詩·小雅》以御田祖。 《傳》田祖,先嗇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註》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又鼓名。 《詩·周頌》應田縣鼓。 《傳》田,大鼓也。 《釋文》田如字,鄭作𣌾,音胤。  又車名。 《周禮·夏官》田僕掌馭田路。 《註》田路,木路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鄭有圃田。 《左傳·隱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 《疏》許田,魯國朝宿之邑。  又《僖二年》虢公敗戎于桑田。 《註》桑田,虢地,在弘農陝縣東北。  又《成六年》晉遷于新田。 《註》今平陽絳邑縣是也。 《後漢·郡國志》京兆藍田出美玉。  又州名。 《韻會》廣南化外,唐開蠻洞置。  又草名。 《爾雅·釋草》皇守田。 《註》似燕麥,子如彫胡米,可食,生廢田中,一名守氣。  又《何晏·景福殿賦》騈田胥附。 《註》騈田胥附,羅列相著也。  又《禮·奔喪》殷殷田田,如壞牆然。 《疏》言將欲倒也。  又蓮葉貌。 《江南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又《集韻》地因切,樹穀曰田。  又《正韻》蕩練切,音電。 《詩·齊風》無田甫田。 《朱註》田,謂耕治之也。 《釋文》無田,音佃。  又《字彙補》池鄰切,音𨻰。 《晉語》佞之見佞,果喪其田。 《釋文》田音,與𨻰同。  又轉音亭。 《韓愈·越裳操》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旣均,越裳是臣。  又《法苑珠林頌》賢人慕高節,志願菩提音。御鶴翔伊水,策馬出王田。  又《易林》邪徑賊田,惡政傷民。夫婦呪詛,太山覆顚。顚,音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