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肘子


   ◎ [elbow] [口]∶肘。也叫“胳膊肘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ē bo zhǒu zǐ
成语简拼 gbz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 [elbow] [口]∶肘。也叫“胳膊肘儿”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臂〕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亦称“胳膊”(“臂”、“膊”均读轻声)。 〔~肢窝〕同“夹肢窝”。

〔~肢〕在别人身上抓挠,使人由发痒而笑(“肢”读轻声)。 同“骼”。

上肢,近肩的部分:胳~。赤~(光膀子)。 〔厚~〕厚切肉。 分裂尸体而曝之:“杀而~诸城上”。

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胳膊~儿。掣~(捉住其肘,喻阻挠别人做事)。~子(a.肘;b.指食品的猪腿上半部)。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胳』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𠀤音各。 《說文》腋下也。 《廣韻》胳腋。 《博雅》胳謂之腋。  又《集韻》轄格切,音垎。義同。  又《集韻》各頟切,音格。牲後頸骨。 《儀禮·鄕飮酒禮》介俎脊脅胳肺。 《註》後脛骨二,膊胳也。 《釋文》胳,音格。

『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各切,音粕。 《說文》薄脯膊之屋上。从肉尃聲。 《釋名》膊,迫也。薄㧻肉,迫著物使燥也。 《博雅》膊,脯也。 《周禮·天官·醢人·豚拍魚醢註》拍爲膊,謂脅也。  又肩膊也。 《儀禮·鄕飮酒禮·介俎脊脅胳肺註》後脛骨二,膊胳也。  又《少牢饋食禮》不升肩臂,臑膊骼。  又《韻會》磔也。 《左傳·成二年》殺而膊諸城上。 《註》膊,磔也。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註》膊,謂去衣磔之。  又厚切肉爲厚膊。 《淮南子·繆稱訓》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 《註》厚膊,厚切肉也。  又《韻會》擊聲。 《古兩頭纖纖詩》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向曙星。 《韓愈·闘雞聯句》腷膊戰聲喧。  又《集韻》《正韻》𠀤伯各切,音博。義同。  又《集韻》龍輟切,音劣。界也。 《揚子·太𤣥經》福則有膊。 《註》陸績讀。  又鋪枚切,音胚。  又芳無切,音敷。義𠀤同。  又殊倫切,音純。股骨也。 《儀禮·少牢饋食禮膊骼釋文》膊,劉音純。 《正韻》亦作拍。

『肘』

《唐韻》《集韻》陟柳切《韻會》陟肘切《正韻》止酉切,𠀤音帚。 《說文》臂節也。从𠕎从寸。寸,手寸口也。 《徐曰》寸口,手腕動脈處也。 《詩·小雅·如矢斯棘箋》如人挾弓矢,戟其肘。 《禮·玉藻》袂可以回肘。  又《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 《左傳·成二年》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又《釋名》肘,注也。可隱注也。  又《正字通》爲人捉其肘而留之,亦曰肘。 《後漢·孔融傳》欲命駕,數數被肘。 《杜甫·遭田家泥飮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  又書名。 《前漢·藝文志》彊弩將軍王圍肘法五卷。 《抱朴子·地眞卷》崔文子肘後經。  又《韻會》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 《集韻》或作䏔。通作𦡴。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