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调瑟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o zhù tiáo sè
成语注音 ㄐ一ㄠ ㄓㄨˋ ㄊ一ㄠˊ ㄙㄜˋ
成语简拼 jzts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膠柱調瑟
成语英文 act with a one-track mind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唐·刘知畿《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其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成语典故

同“胶柱鼓瑟”。唐 刘知幾《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其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 见“胶柱鼓瑟”。《艺文类聚》引晋·鲁褒《钱神论》:“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子。~石。顶梁~。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调理使康复:~养。~摄。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乐曲;乐谱:曲~。采菱~。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调动:岗位~整。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调查:~研。内查外~。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调换:~座位。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 矜持端庄的样子。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 洁净鲜明的样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胶』

《韻會小補》與交同。日月之交道也。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 《說文》昵也。作之以皮。 《徐曰》昵,黏也。 《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 《廣韻》膠漆。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  又《弓人》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昵之類,不能方。 《註》昔音錯。純赤之中,文又交錯也。澤,表裏有文,色潤澤也。紾,縝密。摶,音團,團圓也。廉,利也。昵,本作𩸨。不方柔韌,不取其方整也。  又《爾雅·釋詁》膠,固也。 《疏》膠者,所以固物。 《詩·小雅》德音孔膠。 《傳》膠,固也。  又《博雅》欺也。  又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蜿灗膠戾。 《註》膠戾,邪曲也。  又《廣韻》太學也。 《正字通》東膠,周學名。周之學,成均居中,左東序,右瞽宗。東膠卽東序也。  又《集韻》糾也。 《禮·王制》養國老於東膠。 《註》膠之言糾也。  又《正韻》黏泥不通。 《莊子·逍遙遊》置杯焉則膠。  又膠葛,氣也。 《前漢·揚雄傳》撠膠葛,騰九閎。 《註》膠葛,上淸之氣也。  又《韻會》和也。 《詩·鄭風》雞鳴膠膠。 《傳》膠膠,猶喈喈也。  又詐也。 《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又地名。 《戰國策》以膠東委於燕。  又姓。 《前漢·古今人表》膠鬲。  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𠀤音敎。義同。  又《韻會》《正韻》𠀤古巧切,音絞。動撓貌。 《莊子·天道篇》膠膠擾擾乎。 《音義》交卯反。  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  又乎刀切,音豪。戾也。 《楚辭·九辯》何况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 《註》膠加,戾也。音豪。  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

『柱』

《唐韻》《韻會》《正韻》直主切《集韻》重主切,𠀤除上聲。 《說文》楹也。 《廣雅》楹謂之柱。 《前漢·成帝紀》腐木不可以爲柱。  又底柱,山名。 《書·禹貢》東至于底柱。  又上柱國、柱下史。皆官名。 《戰國策》爵爲執珪,官爲柱國。 《漢官儀》侍御史爲柱下史。  又《前漢·禮樂志》柱工員二人。 《註》柱工,主箏瑟之柱。  又應劭曰:柱下史法冠,一曰柱後,以鐵爲柱也。 《蔡邕·獨斷》柱後惠文冠。  又《唐韻》知庾切《集韻》《正韻》冢庾切,𠀤音主。柱夫,草名。 《爾雅·釋草》柱夫,搖車。  又《集韻》《類篇》《韻會》𠀤株遇切,音駐。與拄通。掌也,刺也。 《前漢·朱雲傳》連柱五鹿君。  又枝柱曰柱。 《韓愈·王適墓銘》鼎也不可以柱車,馬也不可以守閭。

『瑟』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𠀤音璱。 《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 《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 《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 《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書·益稷》搏拊琴瑟。 《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衆多貌。 《詩·大雅》瑟彼作棫。 《傳》瑟,衆貌。  又《集韻》矜莊貌。 《詩·衞風》瑟兮僩兮。 《傳》瑟,矜莊貌。 《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 《箋》瑟,潔鮮貌。 《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 《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𢴼𢴼,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 《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 《註》幾瑟,韓愛子。 《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又《韻補》叶式吏切,音試。 《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