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丘;壑:山沟。指作画前心中已有山水胜迹的轮廓。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早有定见
《宣和画谱》:“于是落笔则胸中邱(丘)壑尽在眼前。”
丘:山丘。壑:山沟。原指作画前已有丘壑的鲜明轮廓,后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宣和画谱》:“于是落笔则胸中邱(丘)壑尽在眼前。”明.张岱《与包严介》:“有诗之画,未免板实。而胸中邱(丘)壑,反不若匠心训手之为不可及也。”也作【胸有丘壑】。《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毕竟戴大理胸有丘壑,听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我好好的一个缺,就葬送在他这几句话上了!’”又有 ① 【丘壑泾渭】。(泾渭:泾水和渭水,两水一清一浊。都在今陕西省境内。)高下清浊。比喻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和处置的能力。《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原来这夏家小姐今年方十七岁……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王)熙凤的后尘。”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脯。~膛。~腔。~口。~骨。~椎。~膜。~怀(抱负、气量)。~襟(同“胸怀”)。~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臆。~中有数(shù)。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特指“中国”:~式。~文。 适于,合于:~看。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小土山:土~。沙~。~陵。~壑。 像小土山凸起的:~疹。 坟墓:~墓(大墓)。~垄。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十亩大的小田。 众人聚居的地方:~民(乡民,邑民)。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姓。
坑谷,深沟:沟~。丘~。千沟万~。以邻为~(喻把灾祸推给别人)。欲~难填。
《正字通》同胷。
『中』《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鼓一中。 《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註》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 《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律中大簇。 《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丘』《廣韻》去鳩切《集韻》《韻會》祛尤切《正韻》驅尤切,𠀤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 《爾雅·釋丘》非人爲之曰丘。 又前高後下曰旄丘。 《博雅》小陵曰丘。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而奏之。 《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澤中。 又地名。帝丘,本顓頊之墟,今澶州濮陽縣。 又營丘,商丘,楚丘,靈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 又三丘。 《張衡·思玄賦》過少昊之窮野兮,問三丘乎句芒。 《註》蓬萊,方丈,方壺,三者皆羣仙所居。 又《前漢·𠛬法志》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十六井也。 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 《胡傳》益兵也,卽丘出一甲,則一甸之中,共百人爲兵矣。 又聚也。 《孔安國·尚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書也。 又崇丘,亡詩篇名。言萬物得極其高大也。 又大也。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微時,嘗與賓客過其丘嫂食。 《註》長嫂之稱。 又空也。 《前漢·息夫躬傳》寄居丘亭。 又丘里。 《莊子·則陽篇》少知問太公調曰:何謂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爲風俗也。 又比丘。 《魏書·釋老傳》桑門爲息心,比丘爲行乞。 又姓。 又左丘,龍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麥丘,水丘,吾丘,皆復姓。 又《韻補》叶祛其切,音欺。 《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叶下媒期。 《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叶下詩之。 《左傳·僖十五年》史蘇占之曰:不利行師,敗於宗丘。叶上姬旗。 又叶苦高切,音尻。 《楚辭·九懷》玄鳥兮辭歸,飛翔兮靈丘。望谿兮蓊鬰,熊羆兮呴嘷。 又叶丘於切,音區。 《𨻰琳·大荒賦》過不死之靈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佇盤桓以躊蹰。古丘區聲通。 《顏師古曰》古語丘區二字音不別,今讀則異。互見匚部區字註。 《集韻》本作丠,亦作𡊣。
『壑』《廣韻》呵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𠀤音𦞦。溝也,坑也,谷也,虛也。 《詩·大雅》實墉實壑。 《張衡·西京賦》谿壑錯繆而盤紆。 又海曰大壑,一曰巨壑。 《莊子·天地篇》大壑之爲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 又《山海經》有壑山。 《又》西海流沙中有國,名壑市。 又《集韻》黃郭切,音穫。郝格切,音赫。義𠀤同。 俗作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