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天漏网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uō tiān lòu wǎng
成语注音 ㄊㄨㄛ ㄊ一ㄢ ㄌㄡˋ ㄨㄤˇ
成语简拼 ttl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脱天漏網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银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码,以及几千几万不等。”


成语典故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银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码,以及几千几万不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 倘若,或许:~有不测。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 姓。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漏』

《唐韻》靈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𠀤音陋。滲漏也。 《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 《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 《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 《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又遺失也。 《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 《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 《箋》漏,隱也。  又竅也。 《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又穿也。 《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 《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又德澤下究也。 《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 《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又江名。 《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又《正韻》盧侯切,音樓。 《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 《周禮》作螻。 《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网』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𠀤音網。 《說文》庖犧所結繩以漁。从冂,下象網交文。 《註》今經典變隷作罒。 《玉篇》羅罟總名。亦作𦁒、罔、𠕈、𦉯。 《廣韻》與網同。 《篇海》网字有三譌:本作网而譌作𦉳,亦作冈而又譌作𠔿,又亦作𦉰而譌作罒。罒乃橫目,惟睪眔睘等字從之,其他但屬羅網義者,𠀤係𦉰字下橫畫,不連兩旁。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𠀤音罔。 《說文》本作网。或作𦉽,隷省作㒺。今文从糸作綱。 《易·繫辭》作結繩而爲㒺罟,以佃以漁。 《朱子·本義》㒺,與綱同。 《書·盤庚》若綱在綱。 《詩·邶風》魚綱之設。  又《楚辭·招魂》綱戸朱綴。 《註》綱戸,綺文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