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繇自在


   形容没有约束,安闲随意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ì yóu zì zài
成语注音 ㄗˋ 一ㄡˊ ㄗˋ ㄗㄞˋ
成语简拼 zyz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没有约束,安闲随意的样子。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索性把身边所有,尽数分与三家,等三家轮供养了我,我落得自繇自在 。”


成语典故

见“自由自在”。繇,同“由”。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随从。《説文•系部》“䌛,隨從也” 草木茂盛貌。也作“蘨”。《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通“徭”。徭役。《商君書•徕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 通“摇”。摇动。《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通“謡”。歌谣。《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 通“遥”。远。《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 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尧、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 介词。相当于“於”。《爾雅•釋詁上》:“繇,於也。” 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

通“由”。介词。自;从。《爾雅•釋水》:“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 通“由”。介词。原由。《漢書•元帝紀》:“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繇。” 通“由”。经过;经历。《漢書•胡建傳》引黄帝《李法》:“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 通“由”。办法。明夏完淳《南都大略》:“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繇。” 通“由”。用。《吕氏春秋•貴當》:“名號大顯,不可彊求,必繇其道。” 通“由”。随;听从。《文選•韋孟〈諷諫〉》:“賞罰之行,非繇王室。” 通“猷”。道理,道术。《爾雅•釋詁下》:“繇,道也。” 通“猷”。尚且;仍然。《廣韻•尤韻》:“繇,猶也。” 同“𨙂”。疾行。《廣韻•宵韻》:“𨙂,疾行。又音由。或作繇。” 闲适貌。《漢書•叙傳上》:“近者陸子優繇,《新語》以興。” 忧愁。《爾雅•釋詁下》:“繇,憂也。” 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

通“籀”。卦兆辞。《廣韻•宥韻》:“繇,卦兆辭也。”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存,居:存~。健~。青春长~。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餘招切,音遙。 《說文》作䌛,隨從也。 《徐鉉曰》今俗从䍃。  又《書·禹貢》厥草惟繇。 《傳》茂也。 《釋文》抽也。  又與徭同。 《詩·大雅·民亦勞止箋》繇役煩多。 《釋文》繇,本亦作徭。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常繇咸陽。 《註》應劭曰:繇,役也。 《前漢·高帝紀註》師古曰:繇,讀與徭同。古通用。  又《文帝紀》省繇費以便民。  又與陶同。 《前漢·古今人表》咎繇,卽臯陶。  又與謠同。 《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又姓。 《後漢·郅惲傳》西都督郵繇延。 《註》繇姓,咎繇之後。  又《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由。與由同。 《易·坤卦》其所繇來者,漸矣。 《左傳·昭二十六年》繇朐汰輈,匕入者三寸。 《註》繇,過也。 《前漢·文帝記》列侯亦無繇教訓其民。 《註》師古曰:繇,讀與由同。  又與猷同。 《爾雅·釋詁》繇,道也。 《疏》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猷繇音義同。  又與猶同。 《爾雅·釋詁》繇,喜也。 《註》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卽繇也,古今字耳。  又與悠同。 《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 《註》師古曰:繇與悠同。悠悠,行貌。  又與游同。 《前漢·班固敘傳》陸子優繇。○按《文選》作優游。  又《集韻》直𧙗切。 《易·繫辭註》爻繇之辭,所以明得失。 《釋文》服虔云:抽也,抽出吉凶也。韋昭云:由也,吉凶所由生也。 《左傳·閔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 《註》繇,卦兆之占辭。 《爾雅·釋詁》繇,於也。 《註》繇辭。 《疏》卦兆之辭也。 《干祿字書》繇,臯繇字。𦅸,卜兆辭。音胄。 《佩𧥏集》𦅸,从䍃从卜从系。○按繇、𦅸經典皆通用。《說文》在系部,今幷入。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