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自己招来过错。
唐 刘知幾《史通 疑古》:“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禄,其事不成,自贻伊咎。”
贻:遗留,导致。伊:此,这。咎:过失,罪过。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患。语本《老子》九章:“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主谓 贻,遗留,引申为造成、招致;伊,这,那。自己造成过错。唐·刘知几《史通·疑古》:“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禄,其事不成,~。”△贬义。多用于描写处事方面。→咎由自取 ?自求多福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赠给。 遗留,留下:~害。~误(使受到坏的影响)。~训。~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彼,他,她:~说。~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文言助词:下车~始。~谁之力?~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姓。
过失,罪过:~戾。负~。以彰其~。 怪罪,处分:既往不~。~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灾祸:休~(吉凶)。 怨仇:与臣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伊』《唐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夷切《正韻》於宜切,𠀤音蛜。彼也。 《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又發語辭。 《詩·邶風》伊余來墍。 又《小雅》伊誰云從。 又維也。 《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 《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 《註》師古曰:伊,是也。 又鬰伊,不舒貌。 《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又吾伊,讀書聲。 《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又伊威,委黍也。 《詩·豳風》伊威在室。 《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又姓。 又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 又木名。 《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又《周禮·秋官》伊耆氏。 《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咎』《唐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𠀤音舅。 《說文》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 《書·大禹謨》天降之咎。 又《爾雅·釋詁》咎,病也。 《疏》罪病也。 《廣韻》愆也,過也。 《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詩·小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又《書序》殷始咎周。 《傳》咎,惡也。 又與臼通。 《晉語》宜咎。 《註》咎。或作臼,古字通用。 又與舅通。 《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作咎。 《荀子·臣道篇》晉之咎犯。 《左傳》作舅。 又《唐韻正》四十四有韻中之半,古與篠,小,巧,皓通爲一韻。書大禹謨,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易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經傳子集如此用者甚多,非叶音也。 又《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 《廣韻》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 《前漢·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 《書序》咎單作明居。 《傳》咎單,臣名。○按《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俱云姓也,誤。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 《註》赤狄別種。 《陸德明·音義》咎,古刀反。 又叶曁几切,音技。 《史記·龜筴傳》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後雖悔之,亦無及已。 又叶跽許切,音巨。 《三略》强弱相虜,莫適禁禦,延及君臣,國受其咎。 又叶巨又切,音舊。 《詩·小雅》謀夫孔多,是不用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集叶疾救反。◎按《字彙》《正字通》俱以去聲爲咎字正音。考《玉篇》《廣韻》《集韻》諸書,咎字𠀤無去聲一音。《字彙》《正字通》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