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斯岂草野之无贤才,由其不习政书,致远恐泥,不足与世卿竞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 ㄋㄧˋ nì ):阻滞拘泥。 实现远大目标,恐怕会有妨碍。 意谓难以成为大器。语出《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后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北魏.温子昇《孝庄帝杀尔朱荣大赦诏》:“论其始图,非无劳效;但致远恐泥,终之实难。”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斯岂草野之无贤才,由其不习政书,致远恐泥,不足与世卿竞爽。”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命。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 样子,情趣:大~。别~。景~。兴(xìng )~。 细密,精细:~密。精~。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时间长:~古。~祖。长~。永~。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深奥:言近旨~。 姓。
避开:近君子,~小人。
害怕,畏惧:~惧。~怖。~慌。惊~。有恃无~。 恫吓(hè):~吓(hè)。 疑虑:~怕。~不能成功。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巴。~垢。~浆。~煤。~淖(泥污的洼地)。~泞。~洼。 像泥的东西:枣~。山药~。印~(盖图章用的印色)。蒜~。
涂抹:~墙。~缝儿(fèngr )。 固执,死板:拘~。~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守。
《廣韻》《集韻》𠀤陟利切,音躓。 《說文》送詣也。 《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 《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 《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 《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 又招致也。 《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 《易·繫辭》備物致用。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 《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 又納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 《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又傳致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箋》祝於是致孝孫之意,告尸以利成。 又極也。 《書·盤庚》凡爾衆,其惟致告。 《傳》致我誠,告汝衆。 《禮·禮器》有放而不致也。 《疏》致,極也。 又《禮·樂記》致樂以治心。 《註》致,猶㴱審也。 又委也。 《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 《論語》事君能致其身。 《朱註》致,猶委也。 又誠也。 《老子·道德經》其致之。 《註》致,誠也。 又挑戰曰致師。 《左傳·宣十二年》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爲右,以致晉師。 《疏》致師,致其必戰之志。 又態也。 《水經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 《六帖》崔遠風致整峻。 《王縉詩》自然成高致。 又至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 《疏》訓致爲至,夢之所至也。 又制也。 《管子·白心篇》以致爲儀。 《註》致者,所以節制其事,故爲儀。 又《易·繫辭》一致而百慮。 《疏》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又就也。 《老子·道德經》故致數車無車。 《註》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轝,無有各爲車者。 又《詩·大雅》是致是附。 《傳》致,致其社稷羣神。 《疏》致者,運轉之詞。 又密也。 《禮·禮器》德產之致也精微。 《註》致,致密也。 《前漢·嚴延年傳》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齊。 又與緻通。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必功致爲上。 《註》謂功力密緻也。緻至同。 《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利切,音稚。 《說文》密也。 《後漢·班固傳》碝磩采緻。 又《博雅》補也,練也。 《玉篇》縫補敝衣也。 《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謂之䘪䘿,其敝者謂之緻。 《註》緻縫納敝,故名之也。 又褸謂之緻。 《註》襤褸,綴結也。
『恐』《唐韻》《正韻》丘隴切《集韻》《韻會》丘勇切,𠀤音𦶐。 《說文》懼也。从心巩聲。 《徐曰》恐,猶兇也。 《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 《註》恐,所以懼惡也。 《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 《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 又惶恐,灘名。 《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 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𠀤𦶐去聲。疑也,慮也,億度也。 从𠃨。今省作卂。俗从几,誤。
『泥』《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𠀤音䛏。水名。 《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又潏水之別名。 《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又水和土也。 《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又汚也。 《易·井卦》井泥不食。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又泥中,衞邑也。 《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又泥陽,縣名。 《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又弱也。 《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 《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又紫泥,以封璽書者。 《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又靑泥,水名。 《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又坊名。 《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 《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又渤泥,佛泥,俱國名。 《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又《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又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𠀤音禰。泥泥,露濃貌。 《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又柔澤貌。 《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𦰫。 又《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𠀤尼去聲。滯也。 《論語》致遠恐泥。 又《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又亭名。 《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又與涅同。 《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 《註》泥音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