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招颤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同“花枝招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ā zhī zhāo chàn
成语注音 ㄏㄨㄚ ㄓ ㄓㄠ ㄔㄢˋ
成语简拼 hzz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蘤枝招顫
成语英文 as gaudy as a butterfly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同“花枝招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水浒后传》第四回:“冯舍人见了,慌忙起身,偷眼一觑,花枝招颤,态度轻盈,魂不附体,倒身便拜。”


成语典故

见“花枝招展”。《水浒后传》4回:“冯舍人见了,慌忙起身,偷眼一觑,~,态度轻盈,魂不附体,倒身便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 模糊不清:头昏眼~。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 喻女子:姊妹~。 用掉:~钱。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 犒赏的钱或物:~红。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姓。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古同“支”,支持,分支。

古同“歧”,岔。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 应接:~待宾客。 引来:~惹。~引。~揽。~致。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 同“着”。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物体振动:~动。~抖。~音。

同“战”。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花』

《唐韻》《集韻》《正韻》𠀤呼瓜切,音譁。 《正字通》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 《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韻補》音訶。 《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𠀤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枝』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 《說文》木別生條也。 《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 《廣韻》枝柯也。 《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  又散也。 《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  又與支通。 《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  又支持也。 《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 《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  又干支亦作幹枝。 《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  又手節曰枝。 《孟子》爲長者折枝。 《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  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又枝江,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南郡。  又姓。 《姓苑》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後爲枝氏。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枝指,多指也。 《莊子·駢拇篇》駢拇枝指。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 《字林》橫首枝也。  又《集韻》居僞切,音攱。祭山名。  又與校通。 《儀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 《註》校,几足,古文爲枝。 與𣏽異。𣏽卽枚也。

『招』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𠀤音昭。 《說文》手呼也。 《詩·邶風》招招舟子。 《傳》招招,號召之貌。 《疏》號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  又《廣韻》來之也。 《書·說命》旁招俊乂。  又求也。 《前漢·季布傳》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 《註》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也。  又𦊰也。 《孟子》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註》招,羈其足也。  又姓。漢大鴻臚招猛。  又《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 《前漢·禮樂志》體招搖,若永望。 《註》招搖,申動貌。  又與韶㲈通。 《史記·帝舜紀》禹乃興九招之樂。 《註》卽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 《左傳·昭十二年》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祁堯切,音翹。舉也。 《周語》好盡言以招人過。 《前漢·𨻰項傳贊》招八州而朝同列。  又揭也。 《莊子·騈拇篇》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  又叶之笑切,音照。 《蔡邕·郭有道𥓓》赫赫三事,幾行其招。委辭召貢,保此淸妙。  又叶之由切。音周。 《韓愈·祭𥠇員外文》於後八年,君從杜侯。我時在洛,亦應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