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蒲包,指馈赠的礼物;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贿赂别人。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苞苴:蒲包,包装的礼物。指货贿。《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后以“苞苴公行”谓公开贿赂。宋.魏了翁《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铭》:“苞苴公行于都城,则州县横敛。” 主谓 苞苴,蒲包,包装的礼物,由馈遗义转为货贿义。公开贿赂。《荀子 ·大略》:“汤旱而祷曰:‘……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行,不读作háng。△用于描写贿赂。也作“苞苴贿赂”。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片。含~待放。 茂盛:竹~松茂。
大麻的雌株,开花后能结果实。 鞋里垫的草。
浮草,枯草:“如彼栖~”。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雄性的:~母。~畜。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姓。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𠀤音包。 《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 《註》苞,藨也。 《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 《易·否卦》繫于苞桑。 《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 《詩·商頌》苞有三蘖。 又草木叢生也。 《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 《儀禮·旣夕》苞二。 《註》所以裹羊豕之肉。 《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 《詩·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韻。 《揚子·太𤣥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 《詩·大雅》實方實苞。叶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同匏。瓠也。 又被表切,音殍。與藨同。◎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爲二。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
『苴』《集韻》千余切,音蛆。 《玉篇》麻也。 《詩·豳風》九月叔苴。 《傳》苴,麻子也。 《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 《註》苴,有子麻也。 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 《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 《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 《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又《廣韻》子余切,音沮。履中草。 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 《註》苴,藉也。 《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 《註》苴,包裹也。 又木名。 《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 《註》巴苴,草名。 又地名。 《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又姓。 《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又鋤加切,音槎。水中浮草也。 《詩·大雅》如彼棲苴。 《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 《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 《註》枯曰苴。 又《正韻》宗蘇切,音租。茅藉祭也。 《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 《註》讀如租。 又《類篇》徐嗟切,音斜。苴咩城,在雲南。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 《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 《註》土苴,和糞草。 《韓愈文》補苴罅漏。 又《正韻》將豫切,音怚。 《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 《註》苴,于豫切。 又讀作巴。 《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 《索隱註》苴,音巴。 又讀苞。 《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又《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 《羣經音辨》亦音咀。 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 又伺也。
『公』《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工。 《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 《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 《徐曰》會意。 《爾雅·釋言》無私也。 《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 《註》公猶共也。 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 《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又三公官名。 《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又官所曰公。 《詩·召南》退食自公。 又父曰公。 《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 《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又婦謂舅曰公。 《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又尊稱曰公。 《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又相呼曰公。 《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又事也。 《詩·召南》夙夜在公。 《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又星名。 《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又姓。 《韻會》漢有公儉。 又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又與功通。 《詩·小雅》以奏膚公。 《大雅》王公伊濯。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