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āo jū gān dú
成语注音 ㄅㄠ ㄐㄨ ㄍㄢ ㄉㄨˊ
成语简拼 bjgd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苞苴竿牘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成语典故

苞苴:蒲包,指行贿的礼物。竿牍:书信,指请托信。带着礼物、书信去拜访人。指行贿请托。《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并列 苞苴,蒲包,行贿的礼物。竿牍,书信,指请托信。带着货贿请托信去拜访人。《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用于请托行贿方面。→苞苴公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片。含~待放。 茂盛:竹~松茂。

大麻的雌株,开花后能结果实。 鞋里垫的草。

浮草,枯草:“如彼栖~”。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 古代乐器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苞』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𠀤音包。 《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 《註》苞,藨也。 《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 《易·否卦》繫于苞桑。 《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 《詩·商頌》苞有三蘖。  又草木叢生也。 《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 《儀禮·旣夕》苞二。 《註》所以裹羊豕之肉。 《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 《詩·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韻。 《揚子·太𤣥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 《詩·大雅》實方實苞。叶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同匏。瓠也。  又被表切,音殍。與藨同。◎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爲二。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

『苴』

《集韻》千余切,音蛆。 《玉篇》麻也。 《詩·豳風》九月叔苴。 《傳》苴,麻子也。 《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 《註》苴,有子麻也。  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 《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 《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 《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又《廣韻》子余切,音沮。履中草。  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 《註》苴,藉也。 《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 《註》苴,包裹也。  又木名。 《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 《註》巴苴,草名。  又地名。 《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又姓。 《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又鋤加切,音槎。水中浮草也。 《詩·大雅》如彼棲苴。 《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 《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 《註》枯曰苴。  又《正韻》宗蘇切,音租。茅藉祭也。 《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 《註》讀如租。  又《類篇》徐嗟切,音斜。苴咩城,在雲南。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 《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 《註》土苴,和糞草。 《韓愈文》補苴罅漏。  又《正韻》將豫切,音怚。 《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 《註》苴,于豫切。  又讀作巴。 《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 《索隱註》苴,音巴。  又讀苞。 《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又《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 《羣經音辨》亦音咀。  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  又伺也。

『竿』

《廣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 《說文》竹梃也。 《詩·衞風》籊籊竹竿。 《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  又竿牘。 《莊子註》竹𥳑爲書。  又地名。 《水經注》衞縣有竿城。  又與干通。 《後漢·董卓傳》僭擬車服,時人號竿摩車。 《註》竿摩,猶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  又《集韻》古旱切。與幹同。箭笴也。  又《集韻》居案切,音旰。衣架。 《爾雅·釋器》竿謂之箷。  又叶經天切。 《白居易·悟眞寺詩》或時洩光采,夜與星斗連。中頂最高峯,拄天靑玉竿。  又叶公旦切。 《劉琨·答盧諶詩》亭亭孤幹,獨生無伴。綠葉繁縟,柔條修罕。朝採爾實,夕捋爾竿。竿翠豐尋,逸珠盈椀。  又《字彙補》居旱切,干上聲。 《謝靈運詩》不怨秋夕長,恆苦夏日短。濯流激浮湍,息䕃倚密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