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胜衣


   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uò bù shèng yī
成语注音 ㄖㄨㄛˋ ㄅㄨˋ ㄕㄥˋ 一
成语简拼 rbs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若不勝衣
成语英文 as weak as to lack even the strengh to bear the weight of clothing(as if one cannot bear clothing)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丽者]瘦怯凝寒,若不胜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连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淮南子 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成语典故

胜:经得住,能承受。好像连衣服都承受不起。形容人十分瘦小柔弱。语本《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红楼梦》三回:“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 见“弱不胜衣”。《聊斋志异·连琐》:“(丽者)疲怯凝寒,~。”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约计:~干(gān )。~许。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顺从:“曾孙是~。”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般若〕见“般3”。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利。得~。~券(指胜利的把握)。~负。无往不~。 超过,占优势:~似。优~。以少~多。 优美的:~地。~景。~境。~迹。~状(胜景)。 古代妇女的饰物:花~。彩~。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任。不~其烦。 尽(旧读shēng ):不~感激。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若』

《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𠀤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 《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 《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 《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 《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 《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 《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 《柳宗元文》蘭若眞公。 《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 《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𤰞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胜』

《唐韻》《集韻》《韻會》𠀤桑經切,音星。 《說文》犬膏臭也。从肉,生,意兼聲。一曰不熟也。徐引禮記,飯胜而苴熟。 《禮·內則·秋宜犢麛膳膏腥釋文》腥,音星。雞膏也。說文作胜,云:犬膏臭也。  又《集韻》七正切,音婧。 《山海經》玉山有鳥焉,名曰胜遇。 《註》音姓。  又新佞切,音性。與腥同。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又《五音集韻》所庚切,音生。餼肉也。 《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𠀤音升。 《說文》从力,𦨶聲。本从舟,省作月。任也。 《廣韻》舉也。 《正韻》堪也。 《詩·小雅》旣克有定,靡人弗勝。  又《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有勝屠公,爲河東太守。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詩證切。升去聲。 《廣韻》勝,負之對。 《老子·道德經》天道不爭而善勝。 《史記·魏世家》百戰百勝。  又加也,優過之也。 《周子通書》實勝善也,名勝恥也。  又婦人首飾。 《荆楚歲時記》人日剪綵爲花勝以相遺,或鏤金薄爲人勝。 《杜甫·人日詩》勝裏金花巧耐寒。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戎狄地,戰國時晉趙地,漢雲中五原也。隋屬雲州,唐武德中攺爲勝州。

『衣』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