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身焦思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ǔ shēn jiāo sī
成语注音 ㄎㄨˇ ㄕㄣ ㄐ一ㄠ ㄙ
成语简拼 ksj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天子神圣威武,~,缩衣节食,以养战士,此志岂须臾忘天下哉! 《资治通鉴?唐纪·元和十三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典故

见“劳身焦思”。《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置胆于坐(座),坐卧而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土。~头烂额。 烦躁,着急:~急。~虑。~灼。~躁不安。 酥,脆:~脆。~枣。 喻干燥到极点:唇~口燥。~枯。~裂。~渴。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炭。~煤。~炼。 姓。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 想念,挂念:~念。~恋。相~。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姓。

〔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苦』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𠀤音䇢。 《說文》大苦,苓也。 《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 《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 《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 《書·洪範》炎上作苦。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 《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 《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𨂂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 《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 《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 《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 《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 《齊語》辨其功苦。 《註》功,牢也。苦,脃也。 《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 《註》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 《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身』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焦』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蕉。 《說文》本作𤓪。火所傷也。 《玉篇》火燒黑也。  又炙也。 《禮·月令》其味苦,其臭焦。 《註》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屬焉。 《左傳·哀二年》卜戰龜焦。 《禮·問喪》傷腎乾肝焦肺。 《史記·越世家》苦身焦思。  又《史記·扁鵲傳》別下于三焦膀胱。 《註》正義曰:八十一難云:三焦者,水穀之道路也,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也。 《廣韻》別作膲。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 《註》焦在陝縣。 《史記·周本紀》褒封神農之後于焦。 《註》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  又《秦本紀》圍焦降之。 《註》括地志云:焦城在陝州城內東北百步,因焦水爲名。周同姓所封。◎按左傳之焦姬姓,神農之後乃姜姓,其所封當別是一焦。周本紀註亦云:在陝縣。誤。  又姓。 《廣韻》神農後,以國爲氏,出南安。  又晉邑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許君焦瑕。 《註》晉河外五城之二邑。  又《詩·小雅》整居焦穫。 《爾雅·釋地》十藪,周有焦穫。 《註》今扶風瓠中是也。  又《晏子·外篇》東海有蟲,巢于蟁睫,命曰焦冥。  又焦明,鳥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掩焦明。 《註》焦明似鳳。通作鷦。  又《韻會》通作燋。詳燋字註。 《集韻》或作㸈。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樵。 《集韻》焦夷,楚地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楚伐陳取焦夷。 《註》焦,譙縣也。夷一名城父。皆陳邑。  又與憔通。 《班固·答賔戲》朝爲榮華,夕而焦𢈼。  又《集韻》將由切,音啾。𨥏屬。

『思』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息移切,𠀤音司。 《說文》睿也。 《書·洪範》思曰睿。 《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又願也。 《詩·大雅》思皇多士。 《箋》願也。 《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又語巳辭。 《詩·周南》不可泳思。  又《大雅》神之格思。  又語起辭。 《詩·大雅》思齊太任。  又《魯頌》思樂泮水。  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又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相吏切,音四。 《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又悲也。 《詩·小雅》䑕思泣血。 《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 《註》道德純備謂之思。 《音義》思,息嗣反。  又如字。  又叶相居切,音須。 《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又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 《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又念也。 《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