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无涯际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亦作“茫无边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áng wú yá jì
成语注音 ㄇㄤˊ ㄨˊ 一ㄚˊ ㄐ一ˋ
成语简拼 mwy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茫無涯際
成语英文 boundless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亦作“茫无边际”。


近义词



成语示例


这是一座孤零零立在大海当中的小岛,四面是茫无涯际的海水和天空。郑文光《夜渔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无涯际的前程。”


成语典故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无涯际的前程。”郑文光《夜渔记》:“这是一座孤零零立在大海当中的小岛,四面是茫无涯际的海水和天空。”亦作“茫无边际”。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一家人逃到湖南的洞庭湖旁,钱花光了,没钱买火车票,父亲急得在湖岸上来回转圈,望着茫无边际的湖水发愁。” 见“漫无边际”。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无数颗星星在~的宇宙中运动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模糊不清,对事理全无所知:~然。~昧。 遥远,面积大,看不清边沿:~~。~漠。渺~。

水边,泛指边际:~~。~际。~岸。~垠。“生也有~,而知也无~。” 范围,限度:生~。~分(fèn )(限度,本分)。

交界或靠边的地方:无边无~。天~。春夏之~。 彼此之间:校~互助。人~关系。 时候:值此生死存亡之~。 当,适逢其时:~此盛会。 交接,接近:善于交~。 遭遇(多指好的):遭~。~遇。 中间,里边:胸~。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茫』

《玉篇》《唐韻》《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𠀤音忙。 《類篇》滄茫,水貌。 《韻會》茫茫,廣大貌。  又州名。唐置郞茫州,在廣西化外。  又《唐書·南蠻傳》茫蠻,本關南種。茫,其君號也。  又《正韻》母黨切,音莽。 《野客叢書》《漢·揚雄·校獵賦》鴻蒙沆茫。 《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 《又》野道何茫蒼。 《註》𠀤讀上聲。  又通慌。 《韓愈詩》茫惚使人愁。 《註》古慌通茫,許往切。 亦作芒、汒,義同。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涯』

《唐韻》五佳切《集韻》《韻會》《正韻》𡧧佳切,𠀤音崖。 《玉篇》水際也。 《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又借作窮盡意。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又朱涯,水名。 《前漢·地理志》在鬱陵郡臨塵縣。  又《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音𡧧。義同。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 《柳宗元·道州孔子廟𥓓銘》欽惟聖王,厥道無涯。世有頌辭,益疾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