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满途


   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g jí mǎn tú
成语注音 ㄐ一ㄥ ㄐ一ˊ ㄇㄢˇ ㄊㄨˊ
成语简拼 jjm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荆棘滿途
成语英文 a path beset with difficultie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



成语示例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荆棘满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任昱《上小楼·隐居》:“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


成语典故

荆棘:两种丛生多刺的植物,常用以比喻艰险的处境。途:路途,道路。荆棘布满了路途。比喻前进路上困难重重,障碍极多。元.任昱《上小楼.隐居》曲:“荆棘满途,蓬莱闲住。”郭沫若《卓文君》三景:“红箫妹妹哟!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荆棘满途,我与你是永远要向生的路上走去!”亦作“荆棘载途”。明.周茂兰《追和采芝歌》:“山有芝,亦可采也。荆棘载途,何可扫也?不可扫也,吾何归也?”亦作“荆棘塞路”。清.王韬《与龚孝拱上舍》:“平生亦喜著书,而内之则忧患攻心,外之则荆棘塞路,佣书丐食,卒卒无须臾闲,未尝一日伏案涤砚,怀铅握椠。”亦作“荆棘塞途”。鲁迅《华盖集.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主谓 到处都长满了荆棘。比喻人生的道路充满艰辛困难。郭沫若《卓文君》3景:“红箫妹妹哟,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常用作写人的生活道路艰难困苦。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姓。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 针形的刺:~皮动物。 古同“戟”,兵器。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姓。

道路:路~。~径。旅~。长~。坦~。日暮~穷。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棘』

《唐韻》《集韻》《韻會》𠀤紀力切,音殛。 《說文》小棗叢生者。 《詩詁》棘如棗而多刺,木堅,色赤,叢生,人多以爲藩。歲久無刺,亦能高大如棗。木色白者爲白棘,實酸者爲樲棘,亦名酸棗。 《詩·邶風》吹彼棘心。 《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又《爾雅·釋木》終牛棘。 《註》卽馬棘也,刺粗而長。  又執囚之處爲叢棘。 《易·坎卦》係用𡽪纆,寘于叢棘。 《左傳·哀八年》邾子無道,吳子囚諸樓臺,栫之以棘。  又九棘,外朝也。 《禮·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吿于大司𡨥,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 《註》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又與戟通。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又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晉地。  又藥名。 《本草》天門冬,一名天棘。  又棘扈,鳥名。 《賈逵云》棘扈,竊丹,爲果驅鳥者也。  又與僰通。 《禮·王制》四夷,西曰僰。  又姓。 《論語》棘子成。  又《唐韻》居里切,音紀。  又《廣韻》居吏切,音記。義𠀤同。

『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 《玉篇》路也。 《廣韻》道也。  又通作涂、塗。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 《論語》遇諸塗。  又叶徒故切,音度。 《張衡·思𤣥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