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ǎo mǎn líng yǔ
成语注音 ㄘㄠˇ ㄇㄢˇ ㄌ一ㄥˊ ㄩˇ
成语简拼 cml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艸滿囹圄
成语英文 The weeds run riot in the prison--few prisoner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隋书·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成语典故

囹圄:监狱。狱中长满了草,喻为政清明,犯罪者少。《隋书.循吏.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主谓 监狱里长满草。比喻政治修明。语本《隋唐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繁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例]那时节,真是河清海晏,~,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呵。△褒义。多用于褒扬政治清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姓。

〔~圄〕监狱。

〔囹~〕见“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草』

《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𠀤音懆。 《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 《書·禹貢》厥草惟繇。 《詩·小雅》在彼豐草。 《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註》草艾,謂艾取草也。 《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 《註》草,粗也。  又《篇海》苟𥳑曰草草。 《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𥳑其禮也。 《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 《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 《註》謂爲文之草藳。 《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後漢·𨻰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 《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凑上聲。 《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 《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囹』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郎丁切,音靈。 《說文》獄也。从囗令聲。 《徐鍇曰》囹者,欞也,欞檻之名。 《禮·月令》仲春,命有司省囹圄。 《疏》牢也。秦曰囹圄。

『圄』

《唐韻》魚呂切《集韻》偶舉切《韻會》《正韻》偶許切,𠀤音語。獄名。 《說文》守之也。 《禮·月令》省囹圄。 《註》圄,止也。所以止罪人出入於舍。 《初學記》囹,領也。圄,禦也。言領錄囚徒禁禦也。一曰囹,令也。圄,悟也。令罪人入其中,自悔悟也。 《左傳·宣四年》圄伯嬴于轑陽而殺之。  又與圉同。 《說文》囹圄作囹圉,所以拘罪人也。 《書·禹貢》西傾朱圉。 《前漢·地理志》作朱圄。  又《東方朔傳》囼圉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