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代谢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代谢:交替。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ěn rǎn dài xiè
成语注音 ㄖㄣˇ ㄖㄢˇ ㄉㄞˋ ㄒ一ㄝˋ
成语简拼 rrd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荏苒代謝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代谢:交替。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晋·张华《励志》:“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成语典故

荏苒:指时光渐渐流走。代谢:变化交替。指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张华〈励志〉》:“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偏正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的样子。代谢,交替。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流失。晋·张华《励志》:“日与月与,~。”△多用于表示珍惜时间。→时光冉冉?日月如流 日月如梭 日月似箭 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也作“荏苒光阴”、“荏苒日月”。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嫩叶可食。亦称“白苏”。 柔,软弱:~弱。~染(柔弱的样子)。色厉内~。 古同“戎”、“壬”,大。

〔~~〕a.草木茂盛的样子,如“~~齐芳草,飘飘笑断蓬”;b.轻柔的样子,如“~~之柔茎”。 〔荏~〕见“荏”。

替:~替。~办。~销。~序。~表。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 世系的辈分:下一~。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荏』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𠀤音稔。 《詩·大雅》荏菽斾斾。 《傳》荏菽,戎菽也。 《箋》大豆也。  又《爾雅·釋草》蘇,桂荏。 《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 《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 《本草》荏子可壓油。 《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又柔也。 《詩·小雅》荏染柔木。 《傳》荏染,柔意也。 《論語》色厲而內荏。  又《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 《廣韻》荏苒,展轉也。 《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又地名。 《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苒』

《唐韻》《集韻》《類篇》𠀤而琰切,音冉。草盛貌。  又荏苒,猶展轉也。見荏字註。

『代』

《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岱。更也,替也。 《書·臯陶謨》天工人其代之。 《莊子·逍遙遊》許由曰: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  又世也。 《家語》古之王者,易代攺號,取法五行。  又不還曰代。  又國名。趙之先有代國。 《前漢·地理志》代郡亳丘有五原關。 《應劭曰》古代國。  又州名。漢代郡屬幽州,魏攺爲州。  又姓。周代舉,明代賢。  又《方書》脈𠋫有代。 《史記·倉公傳》齊侍御史成病頭痛。脈法曰:代則絡脈有過,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王叔和曰:來數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代。  又叶徒帝切,音地。 《楚辭·九章》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入以自代。願𨻰情以白行兮,得罪過之不意。  又叶湯的切,音剔。 《揚子·太𤣥經》將軍入虛,莫之得也。出險登丘,莫之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