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检逾闲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ng jiǎn yú xián
成语注音 ㄉㄤˋ ㄐ一ㄢˇ ㄩˊ ㄒ一ㄢˊ
成语简拼 djy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蕩撿逾閑
成语英文 jump the traces(kick over the trac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



成语示例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之虞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


成语典故

谓行为放荡,不守礼法。检、闲,指规矩、法制。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苟不故为人为之矫制,俾民庶之临事御物……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之虞也。” 并列 抛弃礼法,超越规矩。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轨纳于正理,决无~之虞也。”△用于描写放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清除,弄光:~平。扫~。~除。倾家~产。 洗涤:洗~。涤~。~口(漱口)。 摇动:摇~。~漾。~桨。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逸。放~。浪~。~子。~妇。狂~。~检逾闲。 四处走动:游~。逛~。 广大平坦的样子:浩~。 浅水湖:芦花~。

越过,超过:~期。~常(超过寻常)。~分(fèn )(过分)。~越。~恒(超过寻常)。 更加:~甚。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逾』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俞。 《玉篇》越也,遠也,進也。 《書·禹貢》逾于洛。  又《秦誓》日月逾邁。 《正韻》或作踰、隃。